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华能黑龙江新能源:奋斗的青春,真美!

来源: 时间:2021-01-29 10:44

  个人档案:王旭,男,1994年7月出生,现年28岁。2015年5月毕业于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7月参加工作,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现任华能黑龙江新能源分公司大庆和平风电场值班员。个人荣获华能黑龙江公司2019年“优秀团员”称号。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无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冲到前线、驰援抗疫,社会各行各业仁人志士主动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中不乏90后、00后的青春志愿者,他们以火热的情怀和无私的奉献诠释着人间大爱,他们忧国忧民,甘于赴险,不惜生命的感人故事,无所不在传递着人间“真善美”,无时无刻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勇敢。

  一年之后的今天,2021年1月之初,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突发疫情反弹,形势严峻,涉及地区之广、人数之多、速度之快令人担忧,黑龙江各地区迅速启动全员核酸排查工作。家住哈尔滨市道里区西雅图水岸小区的王旭同志,是华能黑龙江新能源分公司大庆风电场的一名运维值班员,今年28岁,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得知社区招收志愿者得消息后,马上主动联系到社区申请成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由于所在社区是新成立社区,仅有2名社区工作人员,值此缺人用人的关键时刻,社区领导欣然接受了王旭同志的请求。

  在问及为什么要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时,他说:“因为这次疫情,我们风电场实行了封闭管理,赶上自己在休班状态,想在这段时间尽己所能助力防疫工作,所以就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从1月21日至今,王旭同志一直坚守疫情防控志愿岗位,跟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门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贴封条以及危险告知等,并积极参与了哈尔滨道里区全民测核酸工作。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1月21日,哈尔滨道里区计划于22、23日两天进行全员核酸检测,由于确定时间已经是傍晚,且核酸检测需要居民填写核酸检测个人信息采集表,社区决定将表发到每位居民手中,王旭跟社区以及物业工作人员就主动担负起挨家上门敲门送表的任务。在零下30摄氏度的黑夜,顶着刺骨的寒风,他们就这样一层层、一家家的敲门,将整栋近百户的采集表亲手送到居民手中,深夜返回家中早已被冻得浑身发抖。

  1月22日上午7点,是通知社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的时间,他6点就早早赶到核检现场,进行会场布置工作。他穿上防护服做好防护措施,配合社区医生对整个社区所有居民开始进行核酸检测工作。因为一直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口罩,且核酸检测现场必须经常消毒且开窗通风,他因为护目镜上哈气,多次出现流眼泪、头晕等不良反应,为不影响核酸检测工作,王旭同志克服所有的不适症状并继续坚持在工作岗位直到晚上9点,仅一天时间就与工作人员协同完成了对社区内2000余名居民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由于许多居民家存在老人、小孩、孕妇、卧床不起等特殊情况,不能到核酸检测现场进行采样,1月23日,他跟社区医生两人一组,对提前上报的居民挨家挨户进行上门核酸采样,由于他熟悉小区内路线,大大减少了路上的时间,一天就上门采样200余人,直到下午4点才彻底结束社区内核酸检测工作。

  “不负韶华,未来可期。”

  为准确掌握社区管辖范围的外来人口,他协助社区逐户电话登记排查和数据统计,电话排查人员百人次,“记得尽量少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口罩,有情况一定第一时间与社区取得联系。”这是他在电话排查中必须叮嘱的一句话。为了让防控知识有效传达到每一户,他尽量咬字清晰、放慢语速,尤其遇到年纪大、听力差的居民,一句话可能要重复很多遍,直到对方听清楚为止。因为他知道,面对如此蔓延的疫情,遗漏任何一个死角,都有可能让前期的努力功亏一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人人有责。或许,王旭只是众多志愿者中最不显眼的一位,但他朴实的言语、扎实的行动却展现了新能源志愿者的风采,彰显了华能员工一份坚强的力量。我们的国家、社会需要更多像王旭这样的人,能够真正为社会、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的人,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

  “无奋斗,不青春。”王旭工作中严细认真,任劳任怨,生活中心存善良,阳光向上。正是他优秀的品格和刚毅的性格,使得他在疫情最需要的时刻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做出了最有意义的事。疫情还没有线束,战斗还在继续。我们感谢志愿者们默默付出,感动青春力量无穷,我们期待阴霾散去,春暖花开。(马海荣)

责任编辑:刘卓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