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为什么建 怎么建 五学者论道赵石畔

来源: 时间:2020-09-01 13:34

电力安全文化是实现电力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因地制宜。多年以来,各电力企业在探索过程中,既积累了科学成熟的经验,也遇到了诸多挑战。8月21日,在西北电力安全文化交流会上,一场“安全文化建设”为主题沙龙活动,对电力安全文化建设中的难点,进行深度聚焦。

本次沙龙,由中电传媒数据研发中心主任助理、高级记者张振兴主持。西北能源监管局电力安全监管处处长刘佳鹏、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王栋、浙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张基标,宁夏京能宁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永健,黄河上游水电公司安质部副主任、西北电力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吉平,来自行业内对安全文化长期研究的五位专家,对为什么建设安全文化、怎样建设安全文化进行了深入讨论。 

“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事故、事件”

主持人:为了充分了解电力安全文化,中电传媒数据研发中心也做了大量的调研。我们发现,电力企业对安全文化认知千差万别。有“经济论”,用投入产出比评价安全文化,也有“人本论”,以员工的安全素养评价安全文化等等。认知不同导致的是行为模式的差异,效果自然是千差万别。

我们为什么要建设电力安全文化,电力安全文化和安全事故、事件之间是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听一下各位嘉宾的见解。

刘佳鹏:安全文化是企业、个人安全能力、安全素养的主要指标,它更像是组织和个人的“健康晴雨表”。健康的安全文化意味着更优秀的风险识别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应急能力。安全文化有其客观发展规律,即本能安全阶段、制度安全阶段、自觉安全阶段、文化安全阶段。从我们调研结果看,企业更多处在制度安全向自觉安全转变阶段,安全文化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

有企业认为:“如果安全文化不能有效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那就没有投入的必要”,安全生产工作是要靠安全管理即可。那么,企业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是否适应不断改变的安全生产环境?企业、职工安全素养、安全能力是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安全管理绩效处在是否在合理区间?仅仅依靠安全管理,这些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安全文化是建设安全生产的软环境,是企业安全生产的“软抓手”。安全管理、安全文化,“两条腿”齐步走,安全生产工作才能稳步进行。

事故的发生,既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种种缺陷,也有环境的偶然因素,是复杂性和偶然性交织耦合的,但人依然是最大的变量。安全文化要建立安全信仰、弘扬安全精神、抵制安全生产中投机行为,提升广大职工的安全习惯、安全能力。安全文化本质上就是解决人的问题。长期来看,安全文化依然是预防安全事故的最有效的手段。

王栋: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但这不是唯一的目的。安全文化是文化,它具有所有文化的共同属性,增加广大电力职工的归属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我们建设安全文化的重要目标。

所有安全事故的果,都能找到安全文化的因。健康的安全文化也许不能完全杜绝安全事故,但是病态的安全文化一定会引发安全事故。

健康的安全文化需要行之有效的载体,必须依靠硬指标的责任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等方面予以保障,需要广大电力职工入脑入心,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多企业在建设安全文化,但是不是流于形式?是否方法得当?是否在广大电力职工中间落地?目前,我们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还不健全,用“是否发生安全事故”二元化评价,作为“好”与“坏”的标准,缺乏全面性、持久性,是不科学的。所以建设安全文化重要,是否落地更重要。

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有效预防安全生产事故,但是仅靠文化的力量也不行。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高级阶段,是“软抓手”,锁定安全事故之门还需要制度规范、管理机制、技术手段等“硬抓手”。安全是技术、安全是管理、安全是文化、安全是责任,安全生产工作四者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另外,安全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企业处在安全文化发展阶段不一样,面临的挑战不一样,安全文化解决具体问题,影响也必然是多层次的,比如优化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提升企业管理效能、改善广大电力职工安全素养等等。

因此,我们对安全文化建设好坏的评价标准也必须多维,不能用是否发生安全事故,作为评价安全文化建设成败的唯一标准。

张基标: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领导者以及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是根植于骨子里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企业安全文化是实现人的本质安全,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提高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在人-机-环境系统中设备设施、环境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在不断提升,随着人们对本质安全的不断追求,设备设施、环境对系统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小,而人的因素因其复杂的成因以及管控的难度在事故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可以说大部分事故都是人或者管理的因素起到主导作用,同时,人的因素也是系统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则是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和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即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化”,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

在本质安全的四个要素中人起到核心、统领作用,一个本质安全型企业必须是本质安全型人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工作由消极应付变为全面管理,对事故隐患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防范,对制度执行的短期突击变为长期坚持,对责任落实的简单随意变为积极规范,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杜绝安全事故。

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具有双重性,先进和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功能对企业安全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落后和不良的企业安全文化功能对企业安全发展具有阻碍和破坏作用。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影响和作用于企业是全面的、深刻的,对企业成败的关系极大。应该说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就不应该发生安全事故,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文化建设肯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只不过是在对电力安全文化建设评判的标准不恰当所之。

毛吉平: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矛盾的核心是人,重中之重是人的观念。制度不完善的原因在人,培训不深入的症结也在人,执行不到位的关键还是人。没有人的观念转变,实现团队管理和自觉执行的目标无异于水中之月、空中楼阁。安全管理从严格监督阶段到自主管理阶段需要跨越一道鸿沟,即实现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自然而然的,只能依靠在严格监督管理与自主管理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才能实现,这道桥梁就是安全文化。实现长治久安,最终需要通过文化建设来实现,安全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文化上。2012年起,黄河公司在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下,秉承“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任何违章都可以预防、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的安全理念,持续开展安健环体系建设与运行,通过体系建设与运行,目前部分基层单位基本达到自主管理阶段,还有一些基层单位正从严格监督向自主管理阶段迈进。黄河公司将持续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文化融入到管理程序、应用到管理工具、体现在体系建设,强化习惯养成,培育职业素养,使遵章守纪、自觉执行最终成为全员的潜意识和价值观。

苏永健: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人际关系,对人的理念、意识、态度和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目的。电力生产特点决定了其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要想真正做到预防事故,实现持久安全生产,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持续建设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人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人的行为和习惯,直接影响着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决定着企业的安全系数。

目前全国火力发电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安全体系,这一体系突出“人、机、环、管”等安全核心要素,安全文化建设将其全部涵盖其中,以本质安全建设为基础,将安全理念渗入到企业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以京能宁东发电公司为例,持续营造“安全让党旗更红,党建让安全更硬”的氛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这些年来,我们通过企业大党建工作模式,结合智慧电厂建设,融合创新发展,提升本质安全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员工安全意识,有效遏制生产现场的违章行为,大大减少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

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可以使员工在科学文明的安全文化主导下,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通过安全文化理念的渗透,改变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使之形成自觉规范的安全行为习惯。秉承人本理念,在刚性考核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人性化的管理方法,让硬制度和软手段有机结合,刚柔并济,方得长治久安。

“一把手文化”和“全员文化”

主持人:电力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企业强调“一把手文化”,但是也存在“一任领导一种文化”现象,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缺乏延续性。有企业强调“全员文化”,但是由于缺乏有效抓手,因而进展缓慢。如何看待“一把手文化”和“全员文化”关系呢?

刘佳鹏:安全文化建设是“一把手”文化。因为决策层的发展战略、管理风格、经营策略,将深刻影响企业组织安全态度、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因此,安全文化是决策文化、管理文化。

但是“一把手文化”认可度、接受度如何呢?广大电力职工的会不会认为是“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在这种“潜流文化”作用下,好的决策、好的管理制度会不会大打折扣。有的安全文化延续性差,出现“一任领导一种文化”的现象,正是受到“潜流文化”的影响。因此,自上而下的“一把手文化”重要,自下而上的“全员文化”同样重要。

我们如何打造“全员文化”呢?主要看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否真正以广大电力职工为核心,安全管理制度真正来自于他们,并服务于他们。安全文化建设“以人为本”需要落到实处,“和谐守规”需要落到细处,让广大电力职工接受、认可、拥护。

安全文化不是“建设”出来的,而是自下而上生长起来的。作为决策层要创造好的环境,以制度、硬件、软件等条件,适当引导,让安全文化向着健康的方向生长。

因此,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既是“一把手”工程,也是全员文化工程,应充分发挥决策层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支持、指导、带头示范作用,也要将文化建设落实、落地,实现全员覆盖、自觉参与、群策群力、百花齐放,形成合力,共同有效推进企业电力安全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王栋: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既是“一把手文化”,也是“全员文化”。只要有生产经营行为,就有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安全文化是“一把手文化”。因为安全文化是决策文化、管理文化。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风格、运营系统、组织技能处处体现公司的安全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优秀的安全核心价值理念,指引企业良性发展。安全是品牌、安全是效益、安全是核心竞争力,没有安全,企业没有未来。

安全文化是“全员文化”。因为安全文化需要落地,它只有在每一名职工心理生根发芽,形成安全习惯、安全能力、安全素养才有会发挥作用。因为,自下而上生长的安全文化更有生命力。

企业为什么出现“一任领导,一种文化”?因为安全文化没有形成传统,没有形成制度规范,没有形成共识、没有在广大电力职工心理落地生根。安全文化建设的随意性原因是多元的,对安全生产工作百害而无一利。

有人讲,公司是一个社会化组织,二流的公司输出产品,一流的公司输出文化。商业文明越是发达,越是需要优秀的文化作为支撑。全球认可GE、西门子、杜邦、BP是世界一流的企业,不仅仅在于一流的产品,也在于一流的安全文化。中国能源企业走向世界,独步全球,一定离不开一流的安全文化支撑。

安全文化是人的文化,人是因,也是果。是不是服务广大电力职工是检验安全文化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一把手文化”要服务“全员文化”,“全员文化”也反作用于“一把手文化”,两者和谐共生,才能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平稳发展。

张基标:企业的“一把手”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身体力行者、主要推动者。在企业的文化理念中渗透着一把手的价值观,渗透着一把手的经营风范、管理风格。

很多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任领导一种文化的现象。这种现象或许在某些人看来是一种文化,而本却认为至多算是一种领导风格,原因是一把手文化没有形成长期传承的基础(没有成为全员文化),没有全体员工理解、认同并共同遵守的价值原则、行为规范等作为文化基础是不可能成为一种文化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是根植于骨子里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电力职工是安全文化的承载者,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在建设安全文化过程中,一把手就要去总结、提炼、升华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具有积极作用的文化因素给予强化,不良的文化因素必须坚决地摒弃,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强势推行自已的那一套,而是要结合企业文化建设,重构安全文化愿景、核心价值观、安全目标等,并把这些理念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融入管理制度、融入经营行为、融入员工心中,让安全文化在全体员工中扎根,使之成为全员安全文化 。只要“一把手”的安全文化理念符合安全发展的要求,符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符合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那么,应该说“一把手”文化与全员安全文化是高度一致的,必将形成上下联动,相互促进,形成合力。

毛吉平:俗话说:“安全生产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这通俗地说明了安全生产是一把手文化,一把手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安全行为。全员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一线员工既是事故的受害者,又是事故的肇事者,没有全员的安全文化就谈不上企业的安全文化。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只有二者文化相统一,才能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黄河公司在实践中,同等重视一把手安全文化和全员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尽职督查,对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履职尽责评判,促使基层单位领导以身作则,实现有感领导。同时开展安全建设示范班组创建,将安全生产的重心前移到班组,将公司优势资源落实到班组,通过改善班组硬件条件,提升班组长和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推动班组自主管理,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另外,公司对承包商实行“等同化”管理,从承包商“选择、准入、使用、评价”四个环节入手,秉承“选择一个好的承包商比管好一个承包商更重要”的理念,严把准入关,认真落实资格资质审查,将承包商员工按照本单位员工同等对待,认真开展安全技术交底、教育培训和作业过程管控,打通安全生产“最难一公里”,营造全员安全文化。

苏永健: “一把手文化”是将领导的价值取向,在得到领导团队的认同后,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走向。企业从高级管到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须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安全文化建设,就是把安全目标、安全宗旨、安全理念、安全管理哲学和安全价值等安全要素在实践过程中升华、扩散、渗透,为广大员工所认识、认知、认同、接受,并化为全体员工遵章守法,按章作业的自觉行动。

全员文化工程,是将安全文化建设的升化、扩散和渗透,以“五精管理”为抓手,打造“三基九力”和谐团队,明确“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强化员工的人性化、规范化管理,对“木桶效应”的短板问题进行及时有效修复,让企业真正达到“本质安全,效益优先”。并通过加强行为模式建设,让企业安全文化成为职工的“安全帽”。

安全信仰与班组文化

观众提问:电力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班组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栋:安全文化建设是分层次的,企业高层侧重于理念思想层次,中层侧重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层次,而员工更侧重于行为习惯层次,但不管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行为文化都必须融入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抓好制度执行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突出标准化建设,制定完善作业的标准。按照标准作业的程序,作业的标准,危险因素和相应的安全措施等开展工作,强化安全行为的规范统一。

班组作为企业最基层的单位,其所作所为是安全文化是否落地的主要标志之一。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强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使班组成员牢固树立安全价值观,增强对安全文化的认同,增强个人建设安全文化的意识和自觉性。

二是要把安全文化融入班组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是要用先进的标准统一同工种的操作程序和动作, 用统一的标准组织生产作业和管理工作,推行岗位作业标准化,更好地协调工种、工序、班次、岗位之间的各生产要素,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预防事故的发生。

观众提问:企业如何建立安全信仰,如何让安全文化具有道德感召力?

张基标:要在企业中建立起安全信仰,一是企业一把手不仅要将提炼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愿景、核心价值观、安全目标等文化核心理念用各种手段内化到员工深处、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贯穿于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中,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而且一把手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其重点是在一切工作中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至高无上的坚守。最重要的是不能说一套、做好一套,形成崇尚安全、尊重安全的一种氛围,决不可虎头蛇尾。二是要形成安全价值导向作用,要树立做好安全就是创造价值的理念,重视提拔创造安全价值员工的鲜明用人导向,让员工感受到其价值观与企业安全核心价值观的统一。

安全文化建设本质上是在安全信仰前提下,将安全理念制度化、物质化、行为化,统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

主持人: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发展有其内在的科学机理、发展规律,因此,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7月1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对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实施路径均做出了部署,为未来工作提供了重要指针。

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电力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的长期性、复杂性、不均衡性等挑战。我们的企业是否做到“以人为本”,把广大电力职工的安全文化素养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谐、守规”是否落到的细处、实处?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绝对是任重而道远。

我们也希望以这次安全文化交流会、沙龙活动为契机,把西北区域安全文化建设优势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打造中国电力安全文化高地。

谢谢嘉宾的精彩发言,谢谢观众的积极参与,本次沙龙到此结束。


Copyright©2011-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