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议能源 | 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

来源: 中国电力报 时间: 2024-03-11 09:28

杜明俐

  核心提示:202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要围绕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的目标,针对油气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油气行业上、中、下游体制机制改革,确保稳定可靠供应。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今年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热门话题,就高质量发展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加大海外油气资源开发投资力度、完善我国天然气价格机制等方面建言献策。

  政府工作报告:深化电力、油气、铁路和综合运输体系等改革,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完善粮食生产收储加工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加强重点储备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支撑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推动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油气田开发首席专家 文绍牧

  川渝地区正加快建设中国第一大气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四川、重庆联手建设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但面临着天然气资源品质持续下降、上产过程碳排放刚性增长、新增用地保障难度加大等问题。

  对此建议,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法、建议给予生产基地建设用地专项支持政策、研究落实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在用地专项支持政策方面,建立千亿方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用地绿色通道,加大用地保障的政策支持力度,将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精简审批流程及前置条件,保障用地需求。

  四川盆地具有天然气资源优势和管道、储气库等基础设施优势,风、光等新能源资源禀赋良好,具备天然气与新能源协同融合发展的先天条件。因此,建议国家层面优先支持在四川盆地开展天然气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水风光气电多能互补融合发展,推动气电“两部制”电价政策落地实施,推动地方政府支持油气生产企业,使其在通过参与气电项目建设和保障气电项目供气、管网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天然气保供能力等方面,获取新能源指标配置上政策支持,助力油气生产企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加大海外油气资源开发投资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香港)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 林至颖

  新的国际环境下,石油企业需坚定“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加大国际油气合作力度。建议加大海外油气资源开发投资力度,促进资源进口来源多元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同“一带一路”资源国加强能源领域合作,是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内石油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取得了较好成果,但仍然存在后备储量不足、深海及非常规项目缺少技术优势和作业能力等问题。

  对此建议,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应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线关键节点国家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提升我国境外油气权益产量及自主销售产量占贸易进口的比例,同时加强管网的互联互通和储气能力建设,进一步巩固拓展进口渠道。着力提升天然气资源国际合作,做好海外天然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及LNG业务一体化布局。增强海外天然气资源的供给,是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我国能源企业一体化优势,重点发展“产、运、销”一体化项目,切实保障天然气的供应。

完善我国天然气价格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二厂南梁采油作业区生产保障队党支部书记 张红玲

  现行门站价格机制不利于促进天然气增储上产和天然气资源引进。首先是不利于国产气上产与资源接续。现行基准门站价格对应58美元/桶国际原油价格,且近年一直未予调整,无法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对开发国内难动用储量的引导作用,不利于激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资源开发。不利于进口资源稳定供应。

  天然气将继续保持增长至2040年,预计峰值需求为6000亿立方米,半数需求将由进口气满足。但我国在国际天然气定价方面话语权偏弱,进口成本波动明显,加之国内天然气价格机制较为复杂,居民与非居民、管制气与非管制气、CNG和LNG等多轨价格不利于商业贸易和市场监管,易引发寻租腐败行为,天然气进口企业难以在当前定价机制下疏导进口成本,影响进口资源稳定供应。

  因此,希望落实门站价格与替代能源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减少供气环节,加强自然垄断环节监管,降低终端用气成本。加快“全国一张网”建设,推动省管网融入国家管网,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实施城市燃气市场配送和售气分离,对于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省内输送和燃气配送实行严格的成本监审和配送价格监管,厘清供气环节,减少不合理收费,降低终端用气成本。

加快天然气氢气运输管网试点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西部天然气呼和浩特市世洁燃气危险品运输驾驶员 巩学峰

  内蒙古地域辽阔,油气资源潜力大、开发利用前景广,油气产供储销全产业链基本完善。内蒙古的油气资源从东至西遍布全区,主要分布在海拉尔盆地、二连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巴彦浩特盆地、乌拉特中旗川井盆地和开鲁盆地等8个沉积岩盆地,蕴藏十分丰富,全区探明储量达到7亿吨,远景储量为40亿吨以上。这些矿产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和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已发布的《“十四五”油气发展规划》,到2025年,内蒙古天然气年产量达到333亿立方米, 较“十三五”末增长20%,原油年产量达到150万吨,较“十三五”末增长25.7%。同时,内蒙古紧邻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区位优势突出。内蒙古油气产业发展,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建议,通过政府部门优化油气领域顶层设计,推动油气增储上产,提高油气供应能力、推进管网设施建设和提高管网输送能力、加大储气设施建设力度和提高应急调峰能力。建立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试点、油气定价机制改革试点、新型能源输送管网体系试点等试点工程,支持内蒙古打造我国天然气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推动我国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

(转自《中国电力报》2023年3月11日三版)

责任编辑:江蓬新


策划:孔德琳 李欣智    执行:高慧君 吴苏灵 张栋钧 王萍    设计:马建中 张涛

Copyright@中能传媒集团数字媒体编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