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议能源 | 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优势

来源: 中国电力报 时间: 2024-03-11 09:20

杜明俐

  核心提示:2023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强调,中国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的含金量更高、绿色成色更浓。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我国将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各类经营主体共享发展成果提供更好制度性保障,不断培育新的增长动能、释放更大发展空间。今年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优势”热门话题,就开辟甲醇汽车新赛道、推动汽车产业发展、探索限定场景无人驾驶政策法规等方面建言献策。

  政府工作报告: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加强研产供销服全链条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 张兴海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撑。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时代,更需要研产供销服全链条人才支撑。跟传统汽车充沛的人才储备相比,具备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及应用能力的新时代汽车人才仍然匮乏,涉及研发、制造、采购、营销、服务、维保等的智能化、电动化全链条人才还很紧缺。而全链条人才的结构性缺失,正严重制约产业后续发展,若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导致市场增长乏力。

  对此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高校及职业学校设置智能化及电动化相关专业学科,加大招生比例;通过拓宽和延展电动化、智能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等相关政策,让新时代汽车人更有成就感。同时,也可鼓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企业前瞻性介入全链条人才培育,深度参与高校、职业教育教学计划,提供实习、在岗培训渠道。

  此外,建议相关部门推动汽车碳足迹核算标准、方法和数据的国际互认,特别是加强与欧盟的低碳发展合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打通碳排放相关阻碍,同时借鉴欧盟先进的碳足迹核算经验,指导国内汽车碳足迹核算工作。

探索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 冯兴亚

  动力电池的发展水平关乎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进程,然而动力电池现行标准仍存在互相冲突、标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统一大功率充电标准及换电标准,探索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

  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单元,通过与电网融合互动,可实现大规模、低成本、响应快的分布式储能,为电力系统供需平衡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建议完善技术及标准体系、健全电价及电力交易机制、加大示范应用。

  节能车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尽快出台针对节能车的中长期专项规划和支持政策,完善税收及限购等配套措施,加大正面引导,提高节能车的社会认可。

  针对国产汽车芯片设计技术有短板等问题,建议通过攻克设计短板、提升制造能力、强化车端应用及完善应用配套进行解决。

  汽车出口全流程运行机制尚需优化,汽车出口配套支持措施有待持续提升。为此建议,促进产业国际合作、统筹出口共性课题、优化出口监管机制、加强运力建设等。

提升中国动力电池国际标准的影响力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 曾毓群

  随着动力电池技术不断提升,换电等商业模式日渐成熟,近年来我国电动重卡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渗透率远低于汽车行业平均值。

  因此,建议进一步优化我国电动重卡管理政策,完善标准体系,鼓励电动重卡市场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加快实现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双碳”目标。

  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上量,大规模电动汽车的无序充电将进一步加剧电网负荷的峰谷特性,给电网安全造成冲击。除此以外,目前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特点的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高,这也更加挑战电网的灵活调节能力。为了变负担为资源,解决交通和能源领域存在的两大难题,可以抓住车网互动(V2G)的本质,研究探索电池与电网双向融合互动。

  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产业保持高速发展势头,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作为外贸“新三样”,出口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出海提速的背后,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建议提高国内动力电池的标准技术水平,通过标准引领提升技术进步。

  此外,建议相关部门深度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提升中国动力电池国际标准的影响力。

探索设立有关无人驾驶政策法规

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CEO 何小鹏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保有量高速增长,为保障广大用户充电需求,充电基础设施尽管保持高速增长,但仍然面临土地资源紧张、电力容量不足、充电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等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借助车辆的自动驾驶能力,实现无人驾驶夜间自主寻桩充电,将用电负荷从日间高峰期规模化迁移至夜间低谷期,有望显著改善日间高峰期的供需矛盾,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利用率,充分发挥夜间电力富余且低成本的优势,但尚缺乏相关政策法规支撑。为此,建议探索设立限定场景下低速无人驾驶的政策法规,开展夜间低速无人驾驶+补能试点应用,实现从“人找桩”到“车找桩”,将用电负荷从日间高峰期规模化迁移至夜间低谷期,并将充电从主动行为转变为自动化漫游式服务,从而形成电网、用户、充电站运营商、车企多赢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车网互动具备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经济及战略价值,但当前进展较慢,卡点众多,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明确商业模式及相关技术标准。为此建议,推动车网互动顶层设计,构建成熟商业模式,统一相关标准,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加速市场化推广,同时尽快制定出台车网互动各环节标准体系,并明确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加速构建车网互动成熟商业模式,形成各参与方稳定盈利预期。

开辟甲醇汽车新赛道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晋中市委书记 常书铭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立足“富煤”之长求解“贫油少气”之困。全省焦炉煤气资源1.4亿吨,其中晋中占2000万吨,煤制甲醇、焦炉煤气制甲醇、合成氨企业醇氨联产甲醇工艺路线已趋于成熟,同时探索焦炉气与二氧化碳耦合制醇、现役煤电厂谷电零价电制的氢与工业碳捕捉合成绿色甲醇等零碳示范项目,开展利用废弃秸秆生物质制绿醇等试点,山西煤炭将从资源属性转变为能源产业属性。

  晋中顺应“新三样”产业方向,把汽车产业作为“一号工程”,推动吉利晋中基地成为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带动全省上下游60余户企业形成配套。2022年,全球首款醇电混动轿车下线交付使用,全国首条年产1万台甲醇重卡生产线下线,当年基地产值突破230亿元,在山西全省产量最大、链条最长、资质最全。

  对此建议,加快在山西开展绿色甲醇重大生产力布局和科研布局,在甲醇经济产业布局、发展政策,以及行业头部企业投资落地等方面给予山西倾斜支持。建议国家层面明确将通过减碳、降碳等方式制取的甲醇视同为绿色甲醇。将加注绿色甲醇的汽车(醇电混动汽车)纳入新能源汽车目录或参照执行。建议利用现有加油(气)站,在能力建设允许的前提下,通过改扩建完善覆盖山西省、辐射全国的甲醇加注和保障体系,打通跨市跨省加注瓶颈。

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效应

全国人大代表、江汽集团质量改进工程师 程韬

  去年,我国针对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建议鼓励并支持汽车企业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创新,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努力通过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差异化竞争,同时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同时,坚持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引导各类资本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产业企业倾斜,持续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充实企业发展资本,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保障。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以乘用车为主导,产业政策、社会资源等都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而在“双碳”背景下,商用车行业的碳排放压力相较乘用车更大,2023年交通碳排放中商用车占比约55%,因此商用车的新能源化转型更为迫切。为加快新能源商用车推广应用,助力实现交通领域节能减碳,建议在政策端给予新能源商用车一定支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推广应用新能源商用车,鼓励各地方政府开展的促消费政策将新能源商用车纳入补贴范围,如购置补贴、以旧换新补贴等。

  针对智能化,建议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院所之间的协同合作,强化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转自《中国电力报》2023年3月10日 三版)

责任编辑:江蓬新


策划:孔德琳 李欣智    执行:高慧君 吴苏灵 张栋钧 王萍    设计:马建中 张涛

Copyright@中能传媒集团数字媒体编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