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 尽快攻克“卡脖子”瓶颈

来源: 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 2024-03-08 18:28

持续加大科研投入 尽快攻克“卡脖子”瓶颈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部长张帆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赵坤

  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作为身处市场前沿的电气装备企业,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做出了哪些努力和探索?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部长张帆接受了中能传媒记者的专访。 

  中能传媒:近年来,我国在能源科技装备制造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具有怎样的优势,还面临哪些短板?

  张帆:我一直在能源电力行业科研一线工作,深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电力装备领域在科技创新引领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电气装备技术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了从依赖进口、跟跑到并领跑的跨越,形成了完整的超特高压装备研发制造和试验验证体系,产业链在世界上也是最全的、一流的。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特)高压电网,在输电技术、电力装备等领域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已经完全摆脱了之前依靠国外装备的困境,特高压也成为中国高端制造的“国家名片”。

  但是,由于我们底子薄、起步晚,在电力装备底层技术、基础材料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科研投入不够、针对性研究不深、个别元器件还有进口现象,存在一定“卡脖子”的风险等。

  面对当前实现“双碳”目标、推进能源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迫切需求,作为电气装备领域“国家队”,我们亟需在核心材料、关键部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技术攻坚速度,加强基础研究深度,尽快攻克“卡脖子”瓶颈,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实现电气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中能传媒:近年来,贵公司在突破“卡脖子”技术、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典型成果?

  张帆:中国电气装备作为输配电装备领域的“国家队”,重组成立两年以来,锐意进取、敢为敢创,展现了新央企的新担当。

  从研发投入看,不到三年,研发经费近百亿元,其中15%左右就投到了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的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资金保障。

  从科研成效看,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连续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成功研制190kA发电机断路器、550kV高速开断断路器、超高压大容量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环保型穿墙套管等高端装备,为我国特高压工程、白鹤滩工程等重大工程作出重大贡献。特别是,目前我们的科研人员,已经突破252kV真空环保开断技术、具有换相失败抑制能力的新型LCC换流阀研制等关键核心技术,真正走到了国际领先地位。

  从体制机制改革看,中国电气装备集团重组整合,就是电力装备领域最大的改革举措,重组整合给予我们更光荣的使命和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上探索了不少改革举措。例如成立一周年之际,率先发布“科技创新与人才激励十大举措”,给科技人员松绑、减负,让科研人员专注于研发,实施中长期激励,鼓励大家集中精力攻克“卡脖子”难关。再有就是,在科技型企业培育上,下了不少功夫,所属企业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标杆企业,在此基础上,2023年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开创了以深化科研机制改革到科创板上市的成功典范。

  与此同时,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去年,中国电气装备获批建设“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全力打造输配电装备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充分发挥央企创新主体作用,积极融入新型举国体制,我和我们众多的科研战线同志们一道,正全力以赴,奋勇攻坚,为电力装备领域完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真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不懈努力着,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还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收获。

  责任编辑:张栋钧


策划:孔德琳 李欣智    执行:高慧君 吴苏灵 张栋钧 王萍    设计:马建中 张涛

Copyright@中能传媒集团数字媒体编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