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中国电力新闻网-专题 ->全国电力行业优秀党建成果巡礼 -> 创新与实践

重庆送变电公司:企业青年成长管理从控制型到赋能型、服务型管理的探讨

来源: 时间: 2020-10-15 09:09

  李清  王安平  李奕  曾雪  杨雯雯  何佳玫  徐颖雪  蒋丰年

  重庆送变电公司


  根据新时期90后青年人的特点,重庆市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探索了青年成长管理新模式,服务青年员工成长成才。从控制型管理过渡到赋能型、服务型管理,充分为青年员工赋能。运用海星模式打造“黄葛树”青年成长项目,激发青年员工内生动力,促进青工快速成长。

  、背景与意义

  (一)青年工作重大

  重庆送变电公司现有35岁以下青年390人,占整个送变电公司职工总数965人的40.41%。在公司干部员工队伍里,年轻人占据了半壁江山。对于企业来说,青年员工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是企业发展重要的有形和无形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青年需求转变

  今天的90后、95后,他们的需求已从单一的物质丰富需求转变为精神丰富需求,他们更关注自身的成长环境和平台,渴望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盼望企业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管理机制老化

  控制型管理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高度集权管控模式,是一种灌输性的管理模式,要求员工完全服从公司统一管理,并且保持步调一致。过去针对70后、80后青年的控制型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的90后、95后青年。

  (四)企业发展需要

  重庆送变电公司作为施工管理型企业,施工项目分布全国各地,点多面广,青年员工大多分布在施工一线。一方面,因为工作地点跨度广,青年员工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独立担岗,担任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因此,转变青年管理模式,促进青年快速成长迫在眉睫。

  二、做法与经过

  (一)整体思路

  1.了解青年特点

  通过了解青年员工思想动态,发现大部分青年员工都期望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自我价值,拥有话语权。随着青年员工竞争意识的提高与成熟,他们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渴望学到更多的新知识与新技能。

  2.创新管理理念

  在青年成长管理过程中,由控制型管理模式向赋能型、服务型管理模式转变首先就是要转变管理观念。服务型管理模式关键是要把员工当成有思想、有个性的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依附于企业工作的“机器”。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尊重企业的老员工,也要善待每一位新员工,同时要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为他们提供一切可以学习成长的机会。赋能型管理关键是把管理权限更多的下放到员工,做到互相信任、目标共享,在大的组织中打造小而敏捷的小团队,让信息迅速地在组织内流动,并依靠小团队的智囊在前线直接作出决定。

  3.创新工作方法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管理工作本身就有着严肃性,对于当下的青年人来说,有时难免会有枯燥乏味的感觉。为此,企业要根据青年员工的思想特点,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创新工作方法,使之更加贴近青年员工实际。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条式、控制式的青年管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创新转变为赋能式、服务式的管理,创新使用“海星”模式对基层组织充分赋能,促进青年员工自生长,是生硬的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创新,是一种探索与创新的碰撞。

  (二)工作内容

  1.制定“青春早为”青年培养方案。多次组织专题工作研讨会,探讨推进措施,通过组织团员大会、青工座谈会等形式,吸引青年员工密切关注,积极参与培养方案和个人提升里程碑计划的制定。

  2.签订“师带徒”合同。制定目标、落实责任,通过现场培训、日常训练、业绩辅导、技艺传承等“点对点”培养,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胜任本职岗位,成为行家里手。

  3.组建大学生项目部。青年员工经过师带徒、老带新等活动夯实了专业基础阶段,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和熟练程度,将青年员工组合安排到新的工程项目上,成立一支全部由青年员工组建的项目管理团队,力促其独立顶岗担责,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磨练丰富自己。

  4.开展团支部结对共建活动。通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重庆送变电公司和国网重庆城口供电公司的青年以共建为契机,以巴山工程作为锻炼青年成长成才的平台,开展合作共建、活动共办、青年共育,让青年员工在边远工程现场,锻炼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助推工程建设。

  (三)具体做法

  1.建立健全青年员工成才路径

  注重青年员工引导,加强关心关爱,党支部和团支部全力支持配合,各专业管理口、项目团队积极给予技术技能指导,贴近青年员工,了解青年的工作学习思想动态,及时解决青年员工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传道授业,共同助力青年员工成长成才。

  2.运用海星模式打造“黄葛树”项目

  “海星模式”是一种分权化的管理模式,海星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灵活高效,锁定项目目标,责任清晰,便于管理,同时具备规模,快速达成目标的特征。通过对基层组织激发活力,充分赋能,让基层组织更加充满活力和弹性,通过自生长的方式,形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黄葛树--巴山三侠客”海星小组是重庆送变电公司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海星项目,由三名平均年龄29岁志同道合的青年员工组成,他们开拓项目管理新思路,在城口巴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打造“安全漫画工地”、“质量顺口溜工地”、“笑脸工地”、“特色民工夜校”,全面提升城口巴山项目的安全、质量、人文关怀水平,让“黄葛树”的种子在巴山顺利落地生根。

  2020年,海星小组成员整理、固化安全漫画和安全短语,编制了一本集合土建、变电两个专业,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工程的安全教育主题漫画册。在与国网重庆城口供电公司的结对共建中,主动承担责任扛起担子,成为“黄葛树”结对共建师带徒项目的策划者、准备者、实施者,延续城口巴山“黄葛树”精神,在青年共育中实现自我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成长,让这棵“黄葛树”小树苗在巴山固本强基。

  ①编制“安全教育主题漫画册”

  1)针对施工现场关键工序中的关键点,安全注意要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操作水平及文化素质层次不齐,安全意识不够。海星小组成员提出以安全教育主题漫画册的方式,在安全技术交底时,通俗易懂地传达给施工作业人员。

  2)在日常巡视中,通过顺口溜给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提醒。将大段文字精炼成顺口溜的小点,制作成小册子,方便施工作业人员携带,便于提醒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注意要点,也便于施工人员随时翻阅加强记忆。

  ②结对共建,青年共育

  国网重庆城口供电公司安排青年员工跟班学习,与送变电技术骨干师徒结对,磨练出了青年岗位能手“魏开关”等专业技术带头人。双方建立起了“师带徒”机制,搭建了各专业人员切磋技艺、交流技术的平台,形成互帮互学,互促互进,合作互赢的交流氛围,形成“传、帮、带”人才培养环境,提升青年员工整体技能水平,打造技术精良的青年队伍,助推重点工程建设。

  青年共育中最重要的环节“黄葛树”结对共建师带徒项目培训以基建施工现场作为实训基地,培训全程实施半军事化管理,采取团建+技术培训的方式展开。这是一次支撑单位与供电单位支部共建,青年员工“互帮互学”交流平台的探索,是党团组织结对共建、青年人才结对共建的新举措,这也是将党建融入中心、党建带团建的生动实践。

  三、成效与反响

  (一)提高了青年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从控制型管理转变为赋能型、服务型管理,提高了青年员工主动成长的能力和积极性。提升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同时也提升了对公司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有助于青年员工在公司稳健成长。

  (二)青年员工素质提升。通过在城口巴山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实施的“青春早为”青年成长计划,一批有担当、善学习、勇创新的青年员工迅速地成长起来。通过与国网重庆城口供电公司展开共建,在“师带徒”项目中,参与培训的青年员工学习提高了调试、高试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参与组织的青年员工自身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更有利于以后参与项目管理工作。

  (三)模范带头作用突出。“巴山三侠客”将创新、创意、创造融入项目安全管理的故事,走上了更多的展示平台。新华网总网、新华网重庆频道刊登《“巴山三侠”与大山里民工夜校》;重庆日报(数字报)进行《“巴山三侠”与大山里民工夜校》、《送变电公司:大山里的培训班 复工的新起点》传播,华龙网、新浪新闻等主流媒体纷纷进行转载!国网手机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相关新闻报道。

  四、经验与展望

  重庆送变电公司基于本项目的青年成长管理从控制型到赋能型、服务型管理,对于公司来说,提升了青年工作管理能力,能够更好地凝聚和团结青年,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于青年员工来说,这种管理的转变,能够更好地激发青年员工的潜能和内生动力,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该课题中结对共建,青年共育的“师带徒”现场培训项目已被选树成为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团校的培训项目,将继续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团校的培训平台进行推广应用,进一步以赋能型、服务型管理的方式为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