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中国电力新闻网-专题 ->全国电力行业优秀党建成果巡礼 -> 创新与实践

国网邵阳供电公司:党建引领 多措并举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来源: 时间: 2020-10-19 14:17

王日中  谢历冰  陈拓  秋婷婷

国网邵阳供电公司


  一、背景与意义
  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地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空心化”现象严重,党组织“后备军”力量薄弱,缺乏带头引领能力,无法形成长期稳定的脱贫机制。国网邵阳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重要论断,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抓班子、强队伍、树导向、增活力,深入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先锋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贫困户“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我能脱贫”的能力水平,成为了当地党建扶贫的典范。
  二、做法与经过
  公司定点扶贫村邵阳市新邵县坪上镇小河村,地处海拨1273米的金龙山北麓,因有条小河自金龙山瀑布流下贯穿全村而得名,村落平均海拔800米。现有11个村民小组,259户105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326人,全村低保22户3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0.7%。
  公司小河村扶贫工作队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指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
  1.强化支部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进驻后,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成立村级脱贫攻坚兼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明确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谢历冰为组长,村书记刘泽荣和村主任刘冠华为副组长,其他工作人员为小组成员的领导机制,分工分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帮扶工作有条不絮开展。工作队深入田间山头,走访村干部和群众,采集整理1.4万余条村民村情信息,拍摄8000余张现场图片,绘制村资源地图,精准识别贫困户84户326人,并在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基础上,起草了《小河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提出抓党建促脱贫、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消费+旅游”等具体帮扶措施,制定《村两委工作制度》《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内容》等12项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制度,构建了“第一书记总指挥,村书记管日常,其他党员齐配合”的工作格局,明确责任人、工作要求和具体措施。同时,从青年农民、退伍军人等能人中挖掘党组织的新生力量,组建“后备军”,定期开展村支部党员活动日,进一步丰富组织生活内涵,并将工作开展情况在党员大会向全体党员述职汇报,接受群众监督、考核。工作队、村班子和驻村干部组成网格员,对全村进行分片包干,深入开展大走访、大宣传、大整改、大提升活动,确保“回头看”问题整改清零。
  2.强化思想引领,扶贫先扶志,树立“我要脱贫”。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贫工作队组织召开“脱贫扶志激励会”,树立“我要脱贫”的自主脱贫意识。出台文明建设奖惩办法,通过“院落会”进行公德教育,完善升级村规民约,试点“积分管理制度”,采取“产业分红+善治积分”集体收益分红模式,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脱贫攻坚中,动员村民积极参加公益建设和帮扶项目实施,评选脱贫能手、致富标兵和文明家庭,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进一步摆脱贫困劳动力“等、靠、要”消极思想,激发“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
  3.掌握脱贫技能,扶贫必扶智,实践“我能脱贫”。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工作队邀请农村农业等方面的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成效。赴福建小桥镇、浙江龙泉、新化县油溪桥村等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农业技术,致富技能得到显著提升。特邀福建建瓯的专业茶师现场指导,提升工艺水平。同时加强致富带头人培训,引导发展自主产业,拓展收入渠道。积极推送贫困户通过长沙电力职院定向委培等方式,帮助稳定就业,全面提升“我能脱贫”的能力水平。
  (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
  1.把基层党组织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舵手。通过“党员+群众”模式,组织党员带领群众对野生生态茶园和产业基地进行义务翻整,开创了“一茶一果一菌一树一业”的五大产业支柱,成立了村集体全资占股的合作社,搭建了“农光互补扶贫车间”,积极发动贫困户采摘茶叶、木耳,聘用贫困户参与加工制作包装,实现村民增收,并注册了“老山凼”商标,成立“小河野生茶”“小河高山黑木耳”系列品牌。产品通过国家专业机构检测,同时整合农产品生产、交易市场及微商、全国扶贫产品名录等平台资源进行销售;和湖南宝森农业有限公司进行小河黄桃产业洽谈合作,促进产业经济形成市场化和产业链,走向“远、深、高”。借助周围国有林场、海拔高无污染等优质自然资源,成功申报全国扶贫旅游重点村,打造品红茶、尝木耳黄桃、游瀑布、赏桃花为一体的梅山文化旅游带,形成旅游和消费为一体的“1+1”增收模式,从去年五一以来,包括十一等节假日以及周末,共接待游客4500余名,带动小河野生茶、腊肉、土特产、农家乐等消费98万余元,为村民打开旅游增收的新大门。
  2.把基层党组织作为绿色发展的第一推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进魅力生态小河建设,聘请贫困户参与,营造生态宜居环境,带动致富增收。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根于小河生态振兴工程中;环境卫生上严格按照“门前三包”制度管理到户,聘请贫困户进行卫生清扫,家禽圈养上禁止散养,建房规范上必须按照合法流程进行,森林防火上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生态保护上禁止捕杀捕食野生动物和随意向河道倾倒垃圾,打造无污染纯天然的美丽小河村。
  (三)把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第一抓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综合治理有效为目的,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和乡村振兴村民积分制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信谣传谣、歪曲事实、非法上访、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保持无涉毒、无信访、无犯罪“三无村庄”。持续开展村级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平安家庭评选活动,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坚持邀请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村教师等进行常态理论宣讲,将其打造成意识形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建设小河文化品牌,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形成文明新风尚。
  三、成效与反响
  (一)勇于创新,“一对一专人制度”促增收。村党支部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党员干部“一对一专人负责制度”,先让每一个支部党员成为产业能手,再让每一个党员带领一批贫困户成为产业能手,推动1000亩茶叶、200亩桃园等产业发展,实现集体增收,为村民拓展稳定的增收渠道。
  (二)示范带动,“支部+合作社+村民”助致富。组织开展“产业帮扶”“党员致富带头人”“双向培养”工程,实行“支部+合作社+村民”发展模式,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积极带领合作社代表开展特色种植技术培训、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推广示范新品种种植等,提高村民特色产业种植技术,吸引带动更多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合作社已提供就业岗位127个。
  (三)支部引领,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党群齐心筑起防疫“警示墙”,实现“零确诊”“零感染”,率先启动各项产业开工复产,确保“稳增收不返贫”。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实现村民和贫困户127人次家门口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从3200元增长到12000元,83户323人高质量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0.7%降至0.1%以下。
  四、经验与展望
  公司始终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践行“四个意识”、发挥国有企业“六个力量”重要作用的实际行动,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始终坚持人到位、心到位、行到位、扶到位,切实构建“公司党委统一部署、责任部门牵头负责、基层单位靠前指挥、驻村干部一线作战”的格局,通过把基层党组织建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乡村振兴第一线,彰显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架起国企和农民的“连心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对贫困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投入帮扶更真、实施帮扶更准、推进帮扶更实,团结带领扶贫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