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立足“双循环”,能源先行

来源:《中国电业》 时间:2020-09-10 14:18

 《中国电业》评论员

  随着二季度我国经济数据止跌回升,中国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复苏,然而面对依旧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们仍需再接再厉,要把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办法设计得更全面一些。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消除商品流通领域的障碍,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因而,“双循环”的发展模式绝非周而复始地简单运动或变化,而是在经济要素不断地流动、配置过程中“润滑”甚至重塑价值链,积聚发展动能,从而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经济发展,能源先行。能源安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已毋需多言。近年来,能源系统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不断健全完善保障能源安全的政策举措,着力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风险管控应对能力。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首先要求能源系统要根据疫情防控和全球能源供需形势变化,更好地研究和预测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因势而谋,因时而变,化解重大风险,建立并巩固符合中国实际的多元安全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贯穿于全产业链,因此为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赋能”无疑是“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能源行业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供给端看,能源价格的定价和传导机制不仅直接关系到全产业链的成本,同时对产业链的顺畅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这要求能源行业必须进一步深化市场体制改革,用市场之手引导能源要素从低效率的领域流向高效率的领域,通过提升能效实现产业链价值加成。从需求侧看,市场主体对“质优价廉”的能源产品需求日益旺盛,其“质”不仅体现在能源的稳定可靠供应上,还包括能源产品的清洁低碳化转型,以及能源科技水平的不断创新为能源产品提供的技术附加;其“价”不仅表现在经济新常态下获得能源价格的持续下降,更涵盖了随着用能营商环境的优化所取消的诸多用能“隐性”成本。同时,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为打通供需双方的信息壁垒提供了平台保障,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行业价值观为实现全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提供了精准指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显然,双循环发展格局需要更高水平的开放予以配合,而能源系统近年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在能源合作领域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顺利投运、惠及项目所在国,打响了中国制造的能源“名片”。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这是中央首次提出“锻长板”。 因此,能源系统要聚焦“长板”培育,进一步扩大开放,继续坚持“开放、绿色、廉洁”和“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能源合作,充分发挥我国能源装备制造、科技服务水平以及人才储备优势,用示范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说话,以对话消除分歧,以合作实现共赢,进而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底气来自我们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以及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总之,只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做好自己的事,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

责任编辑:张媛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