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新基建” 电网企业大有可为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时间:

  “新基建” 电网企业大有可为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刘纪鹏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师资博士后  邓晓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然而,2020年我国经济工作面临着内部增长下行压力大、外部经贸摩擦风险依然存在的双重压力。在这一背景下,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冲击。伴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国内金融和经济风险都在进一步加大。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提出要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积极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

  电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电网企业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基础性保障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压舱石”。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迎接“新基建”浪潮下的机遇,电网企业应通过管制类业务和市场化业务双轮驱动,夺取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新基建”提出的政策背景

  2020年是我国完成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要实现比2010年经济翻番的目标,2020 就需保持 5.5%~6%的 GDP 增速。而2019年4个季度,我国GDP增长率依次为6.4%、6.2%、6%、6%,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而疫情的发生无疑造成了我国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在短期内休克,并且影响还在进一步持续。由此可见,多重压力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了巨大挑战。

  然而,当下的困难无法动摇我国“稳增长”的决心。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年的各项宏观目标没有改变,并提出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为了有效应对本次疫情产生的重大影响,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新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正紧锣密鼓出台。

  在历次经济宏观调控计划中,大规模的基建投资都为拉动经济发展、托底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相较于以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传统的基建投资对当下经济发展的拉动效果有限。而且,再采取粗放式的基建投资不仅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不符,还有可能带来更多“负效应”。随着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与其进行大规模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不如开展高质量的基建。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席卷全球,重塑了各行各业的业务模式、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数字经济成为打开未来发展之门的钥匙。此次战“疫”,更加彰显出数字经济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性。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大这些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正因如此,“新基建”应运而生。

  实际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再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按下“快进键”。

  “新基建”的内涵与意义

  不同于粗放式的传统基建投资,“新基建”指的是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在交通、金融、能源等多个行业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其同时具有“基建”和“新”两重特性,既能够实现基建投资带来的短期逆周期调节作用,又涉及数字经济的支柱领域,符合我国经济中长期高质量发展要求,将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具体项目方面,“新基建”项目可以根据其科技附加值程度被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高科技、高附加值、围绕数字经济技术6大支柱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类是由电子化、智能化、补短板改造带来的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能源行业配套设施建设等等。具体项目之间存在较大分化。

  根据24个省(区、市)公布的未来重点项目投资规划,我国目前对于“新基建”的计划投资规模已经达到48.6万亿元,考虑未公布区域的数据,我国“新基建”未来投资总额极有可能超过50万亿元。首先,“新基建”作为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的延伸,将会拉动相关领域上下游、软硬件的需求,短期内有效激发经济活力,带来经济增长。其次,致力于数字化智能化前沿领域的“新基建”,将有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兴领域产业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型基础设施还将为今后更多的产业和应用提供基础环境与条件,从而衍生出新的业务、新的业态,充分发挥经济乘数效应,为我国在数据经济的国际战场中抢占优势地位。

  电网企业具备经济社会保障功能

  一直以来,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具备基本的社会经济保障功能。尤其在这次疫情中,电网企业在维系民生、防疫抗疫、复工复产等方面均体现出至关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电网企业是服务民生的排头兵,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具有重要的民生保障功能。这不仅体现在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用电的安全、稳定和充分供应中,更体现在特殊时期解决民生困难和问题的及时决策与果敢行动中。例如,这次疫情发生后,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时间出台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用电欠费不停电措施,体现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电网企业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应对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就本次疫情而言,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代表的电力企业全力保障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实现3天送电雷神山医院、5天送电火神山医院,高效完成防疫配套电力设施建设,稳定保障重点医院以及口罩、试剂盒、医疗设备等企业的电力供应,为抗疫防疫工作提供了坚强后盾。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电网企业将在复工复产工作中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国家电网公司围绕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率先出台了12项举措,包括为复工企业简化办电流程,开放线上办电,加速复工复产;为延迟开工企业办理用电延期,降低企业成本等。同时,还充分利用企业用电数据,首创企业复工电力指数,可视化各地复工复产情况,为地方政府有序组织企业复工提供数据支撑。

  电网企业具备引领经济复苏功能

  电网企业具备公用事业和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双重属性。面对疫情,除了全力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维持经济正常运行外,电网企业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通过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和加大电网投资建设,助推经济社会高效生产与发展。

  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电网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制定差异化的企业电费减免政策,优化供电和用电方式。国家电网公司出台了降低用电成本8项举措,减免电费约489亿元,帮助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大范围降低电价,除了直接惠及用电客户,还会在二次传递上降低企业成本,从而产生乘数效应,为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电力行业具有辐射范围广、产业链长、体量大等优势。其生产、投资、改革、升级与合作等各项工作都会对各行各业产生广泛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特别是电网企业率先恢复建设在建项目,将有效激活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加速恢复生产,修复自身“造血”功能。同时,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速上马后续新项目,还将为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不断“输血”,进而辐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新基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次“新基建”所关注的七大领域建设都离不开电网企业的支持与配套,也会对电力消费产生一定刺激作用。其中,与电网企业直接相关的就是特高压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

  特高压项目建设将有助于更高质量连通我国西北部产电与中东部用电的错位需求,推动偏远地区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提高我国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可靠性。对于电网企业而言,国家对于加快特高压建设的部署既是压力,也是更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国家电网公司编制了2020年特高压和跨省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对2020年特高压建设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推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一环。根据四部委联合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到2020年我国应建成集中式充换电站1.2万余座,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以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然而,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仅为121.9万座,远低于预期目标。作为充电桩的参与建设者与服务提供者,电网企业在这一领域任务艰巨,但发展潜力巨大。充电桩建设将在丰富业务销售场景的同时,通过以电代油进一步提高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

  “新基建”时代电网企业要双轮驱动

  对于传统的电网企业来说,抓安全、强管理、稳增长是第一要务,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安全生产总体平稳是首要目标。从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趋势看,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放开两头、管住中间”,逐步放开增量配电与售电业务,引入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形成竞争充分的市场体系。从产业发展趋势看,电力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技术进步和电力工业的发展,配电网功能由单一的输电物理载体功能逐步扩展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引导能源生产消费布局及拓展电力市场运营等多项功能。在此基础上,电网企业需要推改革、防风险,在体制机制上提质增效,技术模式上优化电网发展。电网企业作为“压舱石”,疫情期间顺利完成了基本供电保障,又作为经济复苏的排头兵率先复工。即将迈入“后疫情时代”,电网企业面临新的考验,应坚持输电网管制类业务和配售电等市场化业务及新兴业务双轮驱动,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以输电网为主的管制类业务和保底供电服务是电网企业理应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是必须守住且要做强做优做大的安身立命之本。“新基建”的发展让人们对电网企业充满期待。未来,电网企业应围绕“特高压”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升级完善,大大提升我国电网的输送能力,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企业而言,特高压建设技术要求高、开发成本大,应逐步把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运营与维护进行统一集中,减少层级,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综合效率。

  在市场化竞争性业务领域,电网企业应当聚焦主业,在全面做好配售电业务的同时,发挥客户、资产和业务等优势,积极培育新业务新业态,打造新的增长极。面对这次疫情挑战,电网企业深入挖掘自身所掌握的海量电力大数据价值,开发各种功能产品,开展监控、筛查、通知到户、支撑政府研判经济运行等多种应用,也催生了新的业务和业态。可以预见,未来这些新业务新业态将会对生产生活产生更为深远而积极的影响,进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