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定点扶贫的国网样板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时间:2020-11-26 16:04

定点扶贫的国网样板

文/本刊记者  石小飞   通讯员 李萍  张雯雯

  “落羊河村一面坡,坡上装个金鸡窝,只要太阳一出来,金鸡下蛋一大摞。”—— 这是湖北省神农架林区落羊河村的村民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捐建的光伏扶贫电站写的打油诗。

  生动、质朴且朗朗上口的打油诗,饱含着贫困群众对光伏扶贫电站这个“金鸡窝”的喜爱之情。

  湖北神农架林区,正是公司定点扶贫县(区)之一。

  开展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在定点扶贫的湖北秭归县、长阳县、巴东县、神农架林区和青海玛多县,投入帮扶资金近10亿元,因地制宜实施帮扶项目,改善当地发展条件,增强造血能力,助力“四县一区”可持续稳定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国网力量。

  把“金鸡窝”建满贫困村,让每个贫困村都有“鸡蛋”一大摞 

  湖北秭归县、长阳县、巴东县属我国武陵山区连片贫困带;受自然环境影响,神农架林区山高路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属国家级贫困地区;青海玛多县海拔高、人口少,含氧量低,自然环境恶劣,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

  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帮助这些地区的居民脱贫致富,确保他们拥有长期稳定的收入,而且不会返贫?这给公司的定点扶贫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做好扶贫工作,既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也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公司对湖北“三县一区”的定点扶贫工作,是从1995年开始的,距今已有25年。2011年,青海玛多县成为公司的定点扶贫县,距今已有9年。

  在长期的扶贫工作中,公司总结出了一条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精准扶贫举措——光伏扶贫。

  实践证明,开展光伏扶贫,为贫困地区建设光伏电站,上网电量收益直接用于贫困群众增收,是一条实现精准扶贫的好路子。

  首先,光伏扶贫是一种因地制宜的扶贫方式。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大多基础设施滞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但普遍具有开展光伏扶贫的有利条件。实施光伏扶贫,能够实现农民增收与发展新能源一举两得。

  其次,光伏扶贫精准度高,能够实现真扶贫、扶真贫。光伏扶贫能够直接到村到户,减少中间环节,一竿子插到底,资金使用率高,让贫困群众真正受益。

  再次,光伏扶贫是一种“造血式”扶贫。村级光伏电站占地少、见效快,预期使用寿命超过25年,收益长期稳定,能够激发贫困村“造血”功能。

  最后,光伏扶贫可以给贫困村民带来直接的参与感、获得感。光伏电站一般都建在村边地头,村民可以参与电站维护,分享电站收益,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很快,一座座光伏扶贫电站建了起来。在湖北“三县一区”贫困村的山坡上,在青海的戈壁滩里,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蔚为壮观,在阳光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2016年5月26日,公司首座异地光伏扶贫电站——玛多县1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发电纯收益将全部用于玛多县贫困人口脱贫。

  2017年9月14日,公司价值4.37亿元的湖北236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完成交接。自此,湖北“三县一区”的23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年将会多一笔约19万元的固定收入。

  2018年10月12日,玛多县11个贫困村0.44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建成投运,玛多县17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可增收5200多元。

  公司共向定点扶贫县(区)捐建了254座光伏扶贫电站,覆盖当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并推动构建了电站市场化运维机制和收益精准分配机制。

  这批电站建设标准高、运行效果好、收益使用准,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光伏扶贫标杆工程。截至目前,电站已产生发电收益2.22亿元,平均每村每年收益超过20万元。

  “光伏电站成了我们村最大的‘钱袋子’,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电站也会产生源源不断的收益,乡亲们心里踏实得很!”5月19日,湖北长阳县资丘镇泉水湾村党支部书记向前进站在村里的光伏电站前高兴地说道。

  泉水湾村的2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是公司2017年5月捐赠给泉水湾村的。投运3年以来,电站已累计发电61.8万千瓦时,为泉水湾村带来超过60万元的集体收入,成为全村集体收入最大来源。像泉水湾村这样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长阳县共有54座。

  “右边的880块板子是朝阳村的,左边的880块板子是我们村的。电站投运后,我们两个村每年入账都超过了15万元。”提起光伏扶贫电站,神农架林区阳日村党支部书记魏丕刚高兴地说道。

  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全部由村集体使用。这样一来,村集体经济得以壮大,带动大家致富奔小康更有底气。

  “上个月,我们村里的光伏扶贫电站发了1.6万多度电。村里准备发放10万苗红高粱,再拿出2万元以奖代补资金,鼓励大家种植农产品增加收入!”2018年9月11日,魏丕刚在微信群里向乡亲们通报好消息。

  不仅如此,在开展定点光伏扶贫的基础上,公司还配套建设了国内最大的分布式光伏云网,为全部光伏扶贫电站提供免费接入。群众通过手机客户端可以实时查看电站运行状况和预期收益。

  “金鸡窝”建满贫困地区的山坡,源源不断产出“鸡蛋”一摞摞,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脚步越来越轻,越来越快。

  与此同时,公司也加快了“四县一区”的农网改造升级步伐。电网越来越坚强了,动力电通到了家门口,供电服务也越来越好,大家可以敞开用电了,致富路上没有了后顾之忧。

  除了光伏扶贫电站外,贫困地区还需要其他“金鸡窝”

  贫困地区要脱贫,除了光伏扶贫电站外,还需要派出一批“领头雁”。

  2016年,公司选派5名干部到定点扶贫县担任挂职扶贫副县长,选派3名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5年以来,公司共派出驻村工作队1553支5422人次、驻村第一书记1430人次,承担地方各级政府1994个扶贫点的帮扶任务,帮助贫困村加强党组织建设、发展扶贫产业、改善村居环境。

  此外,贫困地区要脱贫,必须有稳定的产业。有了产业,才能保证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后不返贫;有了产业,才能让贫困群众致富有动力、有盼头。公司瞄准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精准帮扶,一个个特色产业发展了起来,贫困群众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湖北神农架林区居民散养蜜蜂历史渊源流长。神农架是蜜蜂与植物共存生物多样性表现最为突出的地区,有着发展中蜂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此前,深度贫困地区群众只能进行一些人工辅养、野外散养等作业,无法取得第一手生产资料,没有资金购买蜂箱、蜂群、蜂器具等劳动生产用品。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通过研究论证,公司在神农架林区探索出中蜂产业扶贫新模式。中蜂产业投资小、见效快,适合山区作为精准脱贫产业。

  中蜂产业项目2017年3月份启动后,申请国家电力扶贫专项资金790万元,主要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蜂箱、蜂群、蜂器材及开展种蜂户技能培训等。贫困户通过中蜂养殖,每户每年可新增收入4000元。

  除了直接效益,发展中蜂产业的间接效益同样不可忽视:项目建设的大量蜜源基地,可以发展观光旅游业,促进增收;中蜂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神农架中蜂品牌的打造。此外,中蜂产业还让神农架林区生态更加平衡。

  在中蜂产业这个甜蜜事业带动下,神农架林区许多贫困户很快脱贫。

  除了中蜂产业,药材、脐橙、椪柑、土猪、花卉、茶叶等特色扶贫产业示范项目纷纷上马,带动了当地产业创新、绿色发展。一批地方知名品牌培育了出来——秭归脐橙、巴东椪柑、玛多牦牛肉、长阳清江鱼……这些品牌带动当地产业增加产值1.37亿元,解决了8625名群众就业问题,年人均增收约7637元。

  产品生产出来了,还得卖得出去。2019年3月20日,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首家运营分公司正式落户湖北长阳。当地丰富的农特产品可通过国网电商平台“慧农帮”直接对接市场,开启“电商+消费”扶贫新模式。该运营分公司致力探索构建平台型、共享型的电商扶贫服务体系,逐步由产品销售向产业基地、订单农业转型。

  “国家电网公司160多万员工可以通过‘慧农帮’平台采购线上农特产品,我们还采用了‘消费积分排名’等方式,建立消费扶贫的长效机制。”工作人员介绍,入驻平台的商家必须至少带动10到20户贫困户发展,平台将精准录入贫困户信息,通过大数据确保贫困户福利发放到位。

  由于历史及地理原因,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当地脱贫致富的障碍。公司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先后实施安全饮水、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危房改造等项目200余项,解决了当地3.74万群众和1.82万头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修建5处安居工程配套服务中心;改善当地60个基层卫生机构医疗条件;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每年组织医疗机构赴定点扶贫县(区)开展义诊和地方病防治,累计诊疗群众5409人。

  此外,公司在“四县一区”持续实施阳光助学行动,先后帮助近500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50所当地中小学建设教学楼、运动场、改善学生就餐住宿环境等。支持定点扶贫县(区)“三支队伍”建设,培训当地扶贫干部1690人次、技术人员2915人次,组织科技下乡活动,覆盖当地半数以上贫困村约4.66万人。在“救急难”行动中,公司在捐赠帮扶资金中安排“救急难”专项,先后帮助1521个家庭渡过难关、重拾生活希望。

  在脱贫攻坚的同时,也要发挥技术优势,让“四县一区”的天更蓝、水更绿

  湖北秭归县、长阳县、巴东县和神农架林区生态环境优良,青海玛多县更是被称为“黄河源头第一县”,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四县一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同样重要。

  一直以来,公司高度重视“四县一区”的生态保护问题,持续发挥技术优势,不断提升定点扶贫县(区)的清洁用能水平,让这里的天更蓝、水更绿。

  公司聚焦神农架林区生态保护,在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推广碳晶电热系统和电厨具,避免了燃煤烧柴污染,提升基地人员生活质量,保护金丝猴美好家园。在秭归县、巴东县等地,公司推广电炒茶技术,帮助茶企提升加工能力近3成,提高了茶叶品质和价格,保护了绿水青山,也带来了金山银山。在三峡坝区,公司建成了绿色岸电试验区,研发适用于长江实际的岸电系统、核心装备和专用软件,启动长江沿线港口岸电建设,实现船舶停靠期间的“零排放、零油耗、零噪音”。

  在青海玛多县,公司助力“三江源”腹地生态防护,连续3年在玛多县实施清洁采暖帮扶项目,开展“三江源”绿电百日行动,建成全国首个高海拔清洁采暖示范县,给出了解决高海拔地区燃煤取暖难题的国网方案。

  人心齐,泰山移。2018年8月,湖北神农架林区摘帽出列;2019年4月,秭归县成功脱贫摘帽;2019年5月,青海玛多县脱贫摘帽;2020年4月,巴东县和长阳县脱贫摘帽。至此,公司定点扶贫的 “四县一区”全部脱贫摘帽。公司的定点扶贫工作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但是,摘帽不摘帮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脱贫之后,被帮扶地区还面临着乡村振兴的重任。公司还将接续奋斗,帮助“四县一区”创造更加美好的小康生活。

  讲

  很荣幸投身于脱贫攻坚事业中

  我叫黄丹松,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工会三级职员。从2017年7月起,我先后担任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土地坡村、合子坳村第一书记。

  我是“回老家”扶贫。我曾在宜昌长期工作,对这里的青山绿水、贫困乡村有深厚的感情。我是“接地气”扶贫,动腿入户走访、动口宣传政策、动手完善资料、动脑培训干部、动心凝聚队伍。我是“抓党建”扶贫,建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用好党员活动室、带好党员先锋队、开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好第一书记微党课、守好廉洁十项承诺。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村建起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让村集体每年有18万元的收入;改造了全村电网,让乡亲们能敞开用电;建立了60亩甜柚基地、2座电气化扶贫大棚,让妇女等弱劳动力能就近就地务工;增加了电能抽水系统,解决了安全饮水的老大难问题;安装了60盏路灯,山村道路在黑夜中第一次亮起来了。

  2019年,我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劳动模范”称号。能够投身于伟大的脱贫攻坚事业中,是我的荣幸,正如我自写的藏头诗:“长守初心到清江,阳光心态进山乡,合力助推谋攻坚,子弟齐心奔小康。坳上坡下养牛羊,黄橙绿橘透清香,丹心一片在玉壶,松柏无惧寒冬霜。”

  讲

  党和国家将关爱送到了每一个角落

  我叫朱伟,是湖北神农架供电公司扶贫专责。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看到许多贫困户脱贫致富,有的甚至发展成为致富带头人,我心里特别高兴。

  看到大九湖镇落羊河村从一个“空壳村”到如今每年村集体年收入20余万元;看到木鱼镇潮水河邹万民家通过中蜂养殖,从一个负债累累的家庭到如今年收入近16余万元;看到安全饮水工程竣工时村民们激动的眼泪,我的眼泪也同样止不住。

  这些都是国家电网公司久久为功、坚持不懈的帮扶才有的结果。我也很荣幸能够在扶贫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许我们所做的都是小事,但是聚沙成塔,汇流成海,就是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平常的工作推动着整个扶贫工作向前进,也正是这一点一滴,让困难群众离小康生活越来越近。

  在下谷土家族乡,听到70岁高龄的老人王远安老人热泪盈眶地说“都是党的政策好”时,我深深地被震撼到了。是党和国家将关心关爱送到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才有了这如此深情动人的一刻。

  今后,我将继续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为脱贫成果工作巩固、为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