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中电建西北院:大国重器背后的科技“筑梦者”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0-10-16 10:39

大国重器背后的科技“筑梦者”

——中国电建西北院70年砥砺前行铸就辉煌篇章

刘然

  金秋十月,青海共和。在进入“后汛期”的黄河上游,龙羊峡大坝壁立千仞,247亿立方米库容的高峡平湖,静穆中泛起微澜。

  千里之外,西安小寨。绵绵秋雨并未阻隔时尚人潮,灰黑色特殊材质铺成“海绵”路面,雨天看“海”在这里一去不复返。

  一路向南,深圳光明。“中医疗法”施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夯实大湾区生态本底,为科学城建设注入绿水延绵。

  ……

  跨越时空,这些景明人和的建设缩影中,映着一位筑梦者的身影——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北院”)。70年前,发轫于黄河上游水电开发,西北院在“一张白纸”上启绘中国水电崛起的蓝图;70年后,服务于国家战略转型,西北院用“科技之光”为绿色高质量发展赋能。

  27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63项国家授权专利、135项国家或行业标准、22部技术专著,9个国内分院、4大海外区域部……数字背后,有追梦人滚烫的青春,有建设者鲜活的故事,还有一家企业为“中国智造”发光发热的初心与使命,一个品牌为“基业长青”再接再厉的光荣与梦想。翻开70年历史,看西北院如何用科技创新筑梦发展。

  使命:“大国重器”托举梦想

  1950年10月16日,兰州水力发电厂筹建处成立,隶属原燃料工业部,为西北院前身。以此为发端,西北院在拓荒中国水电的道路上,蹒跚起步。

  自诞生之日起,服务国家战略就成为西北院的精神基因。啃馒头、吃咸菜、踏夜星、战严寒,披荆斩棘,幕天席地,为一张张图、一个个参数……

  以刘家峡勘测为例,西北院累计完成平面地质测绘图289.3平方千米、剖面地质图61.2千米、试验605组、钻机孔9534.7米、平洞934.8米、土探孔656.30米。现在看似寻常的工作量,在当时可谓“天文数字”。

  前面是滚滚黄河,身后是万家灯火。凭借一腔赤诚,70年间,西北院先后完成140余座水电工程的勘察设计,刘家峡、碧口、龙羊峡、李家峡、拉西瓦等水电站,分别成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水电建设的里程碑工程,代表着不同时期的中国水电技术水平,创造了多项世界或中国第一。

  一座座丰碑水电站,见证了中国能源产业的“自主崛起”。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大国重器”。

  这些工程的历史切片里,包含西北院科技创新的基因:刘家峡第一张平切图、碧口电站把半空间赤平投影方法扩展到全空间应用于岩体稳定分析、龙羊峡坝基岩体稳定性评价及可利用岩体质量研究……

  享誉世界的数学力学家石根华,就是从西北院走出去的岩石工程实践专家。在碧口电站工作期间,石根华创造性地将半空间赤平投影方法扩展到全空间,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进而创立了“关键块体理论”,国际岩石力学界通称为“石氏理论”。此后,石根华发表《岩石稳定分析的赤平投影法》一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技奖。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西北院攻克的这些“卡脖子”技术,是一个大国一步步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的真实写照。西北院在大西北的拓荒,助力中国水电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截至2019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5640万千瓦,年发电量13019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球的27%和28%,稳居世界第一。

  动力:“三驾马车”深化改革

  梳理历史脉络可以发现,西北院曾于“漏舟之中”扛起复兴大旗,曾于“濒临崩溃边缘”走向建院重组,这一次,到了“滚石上山”的战略转型阶段。

  2010年,制定“多元化、国际化”基本构想;2011年,编制完成中长期发展战略;2014年,集中开展战略研究;2015年,提出“一二三三”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定位……这一时期西北院明确提出,业务结构必须纵向延伸到总承包、投资等领域,横向拓展到水电及新能源之外的业务领域。

  观念变、天地转,观念不变、原地打转。2015年,西北院“掌舵者”廖元庆发出这样的号召:“必须从根本上意识到,转型是一个重新创业的过程,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是一个不进则退的过程,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改变是痛苦的,不改变将会危及生存,将会更加痛苦!”

  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之后,建设“科技型工程公司”的愿景逐渐明晰,由勘测设计、工程总承包、投资运营“三驾马车”共同驱动的西北院,迅速走上了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2003年,住建部发布《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

  在此背景下,西北院开始在工程总承包领域施展拳脚。与此同时,坚持商业模式创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探索投资运营业务……西北院打出深化改革“组合拳”,从一个传统的勘测设计院,向着为工程建设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科技型工程公司转型发展。

  作为世界500强中国电建集团旗下最早“走出去”的子企业之一,西北院坚持“国际优先”发展战略,秉持“高端切入、规划先行、技术领先、融资驱动”开发理念,国际业务已开展30余年,形成了以水利水电为核心,新能源、基础设施业务协同发展的格局,不断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中国方案”。厄瓜多尔德尔西水电站,就是西北院以设计为龙头展开的总承包业务。

  70年来,西北院聚焦水电水利前沿技术,依托新能源重点工程持续开展科技攻关,形成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解决了一批清洁能源开发中的难题。在水生态水环境治理领域,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在基础设施领域,特色桥与桥闸一体化设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海绵城市设计与建设,具有明显的技术特色。

  1978年至今,西北院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20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27项。

  目前,西北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高边坡与地质灾害研究治理分中心”“国家水能风能研究中心西北分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陕西省企业技术中心”“陕西省水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电建太阳能热发电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是“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建水环境治理研究(实验)中心”共建单位,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陕西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陕西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陕西省技术转移示范单位,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科技著作出版基地”。

  目标:“百年品牌”指引征程

  如果说“科技型工程公司”的目标擘画了“大写意”,那么近年来西北院在水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奋发作为,则是绘出了一张张细腻的“工笔画”。

  驭黄河,越长江,从源流到支流,从雨量到泥沙,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西北院很快切入到了亟须解决顽疾的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秉持“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科学治水、规划先行”的原则,西北院从正本清源入手,提出了河湖工程治理的新范式。

  黑河,从祁连山中孕育,是我国仅次于塔里木河的第二大内陆河,通过构造“一河、两岸、三湖、四湿地、五桥、九节点”的景观序列,已成为河西走廊上的一道风景线;皂河,因长年排污,多个断面存在黑臭水体,通过上游水源地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城市生态景观带建设,西安长安段已恢复生机;茅洲河,实施正本清源工程,按照“网、源、河”的原则分类治理,宝安片区已绿意盎然……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西北院以“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匠心展开研究,剖析水资源、水安全、水循环、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水管理,形成了“八位一体”的治水方针,近年来,运用在黄河、汉江、渭河、泾河、黑河、洛河、延河、石川河、兆河、茅洲河、巢湖等特点各异的河湖上,成绩斐然。

  与此同时,把握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导向,专注于人居环境改善,西北院在清洁能源开发、水生态环境治理之外,还搭建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业务骨架。

  路桥方面,由西北院设计的汉中桥闸工程、汉中西二环(龙岗)大桥工程采用“三塔斜拉—自锚式悬索”组合体系,分别获得“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从大坝到大桥,西北院实现了自我跨越;地下综合管廊方面,以陕西白河县地下综合管廊为发端,西北院做出了行业标杆,参与编制《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设计标准》《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施工与验收规程》,助力城市“蜘蛛网”遁形不见……

  值得一提的还有海绵城市,西北院采用流域治理水动力水质耦合模拟技术、海绵城市雨洪模拟技术,通过数据分析、系统评估,已累计完成260平方千米、180多个子项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在西安市小寨区域,西北院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方针,首次在城市建成区以“海绵城市”理念解决了内涝问题。

  经过近些年发展,西北院还在城市更新、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开疆拓土,已成为行业内为数不多专业配置齐全、能够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工程企业,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潮中创造了不少精品工程。

  从1950年到2020年,70年是一个企业赓续能源梦想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品牌以多元面孔走向世界的“时空进程”。从清洁能源开发、水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到勘测设计、工程总承包、投资运营,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积蓄的,都是奋斗的力量。

  “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西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元庆说:“服务国家战略,扛起央企责任,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企业使命,这是我们的精神基因,也是我们向着铸造百年品牌目标努力的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李梁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