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国家能源集团柴武泰:初心点亮扶贫路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0-10-10 10:49

初心点亮扶贫路

——记国家能源集团派驻山西省隰县黄土镇谙正村驻村第一书记柴武泰  

郭龙红 李晓辉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能有机会为农村做点事,我感到非常荣幸。第一书记的这个‘第一’代表着组织赋予的使命,代表着群众寄予的期盼,代表着家人给予的嘱托。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我将永不止步,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柴武泰

  谙正村位于山西省隰县黄土镇东3.6公里处,土地总面积1187.5公顷,村民居住多为砖房、土窑,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村落。村内共8个村民小组,647户1789人,其中常住人口852人,长期在外务工的流动人口900多人,占比54%,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0户595人。人均耕地面积1.56亩,主要以种植玉米、小杂粮为主。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在以国家能源集团霍州电厂为代表的帮扶单位帮助下,谙正村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大力发展梨果种植等特色产业,拓展生态公益林和光伏发电收入,2019年实现增收38万元。目前全村已有209户61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2019年末,黄土高原乡下的冬天,夜里特别的冷,一个人住在谙正村小学里的柴武泰把地上的电暖气往身边靠的更近了些,这是屋里唯一的采暖设备,他又紧了紧披在身上的棉被,继续趴在一张旧课桌上整理当天的村民走访记录,还时不时抬起头思考着帮助村里增收的法子,不知不觉又工作到了深夜……这已是这位谙正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常态。 

柴武泰(右)了解村民水果种植情况。

  2019年9月,53岁的柴武泰刚刚在国家能源集团霍州电厂办理了干部退二线手续,本打算好好陪着孩子度过高三,完成高考,这时得到厂里要选派一名干部到隰县黄土镇谙正村任“第一书记”的消息,进行驻村帮扶工作。打小生长在农村的他,怀着一颗共产党员的初心,带着对农村大地的热爱,几次三番向厂领导主动请缨,终于争取下了这个光荣的使命。 

  强党建树形象,做好群众脱贫“主心骨” 

  从成为一名脱贫工作“新人”开始,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他恨不得一个人掰开两个用,白天深入农户、了解民情,晚上回到住处开展学习,深度了解脱贫攻坚目标定义、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要求、贫困户识别与退出程序等。

  “无论什么时候,党员都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越是困难就越要把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出来。”曾在厂里兼任过党支部书记的柴武泰,决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先从加强党建工作入手,让村里的党组织强起来,把党员队伍形象树起来。“党的组织生活要有仪式感,不能搞得随随便便。” 

  想到这里,他说干就干,立即召集全村党员进行义务劳动,把村里的党员活动室和村民活动设施整理得干干净净,接着就开展了一期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讲党课学党章……有些村民围在窗户外看着、听着、议论着:“不愧是大企业来的干部,搞起工作来有模有样的!” 

  到村里的近一年时间里,他以身作则,吃住在村,挨家挨户进行走访,与村“两委”成员融洽关系,与党员搞好团结,与村民们打成一片。通过每月组织“5+N”主题党日活动,实行党员联户帮扶,带领党员义务劳动,实施村务“四议两公开”制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议事等,提高了村干部和党员的责任心和示范性。 

  经过“扶志”和“扶智”的引导,谙正村形成了“务正业、谋生计,勤劳作、共富裕,立新风、树正气”的广泛思想共识。 

  整村貌办实事,打造安居乐业“新农村”  

  谙正村深处黄土高原,虽然村里有条小河,但村民们大多依着山坡居住,吃水不方便,多年来存在着“低处常流水,高处无水喝”的怪现象。柴武泰了解到这一情况,多次跑到市水利局和县政府沟通协调,“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谙正村家家安上了水表,通上了自来水,解决了村民们多年的饮水困扰。 

图为柴武泰(右)关注道路和房屋雨水冲刷情况。

  由于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留守在村里的老人都是自己居住,其中就有20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无人照料。柴武泰自己驱车到临近村子进行考察,亲自设计了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在争取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照料中心很快建成并投入了使用,为村里20多名老人提供免费吃住。此外,经过努力,村里的老年活动室、棋牌室、读书室、医疗卫生室等已全面完成了改造和完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逐步变为现实。 

  为了方便村民办事,他与村“两委”商量,建立了便民服务室,每天安排村干部值班,为村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帮助办理土地报批手续、开具贫困证明、缴纳保费等各类事项,使村民少跑腿、好办事。柴武泰将30多名贫困村民充实到村环卫队中,既帮助他们解决了工作,增加了收入,又实现了全村街头巷尾环境卫生的提升。 

  汗水不会白流,付出总有回报,如今的谙正村,家家通电通水,宽带网络进家入户,文化活动广场也已开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被市里评为了“文明乡村”先进单位。

  心系贫困群众,真情帮扶“赢民心” 

  作为扶贫干部,村里的贫困户是柴武泰心里的石头,经过认真走访,核实确认,并积极与县、镇政府协调争取,使村里贫困的58户67人享受到低保,5人被确认为“五保户”,全部纳入政策兜底范畴。他选调党员,对所有贫困户实行“一对一”联户帮扶,急群众所急,为群众解忧。 

柴武泰(左)在新投入使用的日间照料中心了解老人生活状况。

  60多岁的查老汉,平日心脏不好,儿女在外务工不在身边,一次突发胸痛,柴武泰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和联户帮扶党员一起,第一时间将查老汉送到了县医院,随后又连夜协调办理转院手续,将其顺利转到市医院就医,同时利用山西省“136”医疗扶贫政策,帮注减少了医疗费用的负担。 

  贫困户吴老太,丈夫去逝多年,自己又高位瘫患、常年卧床,家里需要更换水管水表缺劳力,他就叫上副村长亲自拉砖开挖修理,彻底解决了其饮水问题。吴老太噙着眼泪,拉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意松开,感激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柴武泰笑着抹了一把汗,说道:“让我喝一碗这新引来的自来水就好了。” 

  村里的李女士,丈夫去逝后,生活较困难,下雨天房子漏水严重,没法入住。柴武泰就自掏腰包,购买建材,冒雨施工,在其四间平房顶上架起了彩钢瓦,及时解决居住难题。 

  村里开展贫困户普查,考虑到贫困户刘某在外地务工,不方便回村,柴武泰就自己驾车到其务工单位,当面讲政策、讲道理,保证如期完成了普查工作…… 

  就这样,柴武泰做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被大家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一句由衷的称赞:“真是党的好干部。” 

  发展特色产业,搭建精准扶贫“硬平台”

  “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必须有好的产业保证收入。”柴武泰凭着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底子,活跃在田间地头,深入调查研究,首先瞄准了梨果种植、核桃种植这两支“潜力股”。他耐心劝导村民调减玉米、小杂粮等“靠天吃饭”的低效农作物,邀请农林专业人员进村指导,因地制宜扩大了“玉露香梨”这一优质的梨果品种,并采取“联动+互助”模式,组织起村里闲散劳动力共同创业致富。 

柴武泰(左)在田间地头走访,与群众探讨农作物管理。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生产是前提,销路是关键。去年年底,村里有一批梨堆在库里没能卖出去,一些村民们还指望着这点收入过个好年呢,群众犯了愁,柴武泰更是着急。就在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娘家”——霍州电厂。事关群众利益,一刻不敢耽搁,他第一时间向厂里打报告,与领导沟通,说明原由。电厂后高度重视,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将滞销的2万多斤、近8万元的梨全部采购。“消费扶贫”的政策得到落实,充分体现出央企的社会担当和对贫困山区群众的关爱。 

  为了提高特色产业的配套支持,建立稳定增收的效益模式,柴武泰经过与全村干部和群众商议,制定出新的扶贫计划,确定了五项重点实施项目:整村亮化工程、恒温果库建设、引水上垣工程、田间道路硬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并得到了镇、县政府的肯定。其中,亮化工程已争取到国家能源集团霍州电厂的支持,已按照集团公司相关程序推进落实中。现在,谙正村梨果和核桃种植已达到了全村土地种植面积的61.5%,收入占到村民收入的80%。群众的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多了,柴武泰的心里也踏实了。 

  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能为党的事业多做一点事,始终是这位54岁的共产党员的执着信念。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知之匪艰、行之惟艰,柴武泰决心站好最后一班岗,绝不轻言放弃,正如他说“:践诺使命,不负韶华。” 

责任编辑:李梁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