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河南电力农网改造加快推进乡村电气化

来源: 2020-09-18

中原大地沃野千里

——国网河南电力农网改造加快推进乡村电气化

代小龙

  初秋时节,中原大地生机盎然。伏牛山区,天蓝水绿,气候宜人,各大景区的游客纷至沓来;中部平原,沃野千里,瓜果飘香,现代农业展现新姿;脱贫新村,机器轰鸣,村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出致富新路。

  近年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服务河南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大力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加快推进乡村电气化,用实际行动为河南农村发展强动力、添活力、增魅力。

  山区群众吃上“生态饭”

  8月15日一大早,洛阳市栾川县仓房村“仓房人家”民宿负责人李银生就跑前跑后接待入住的客人。“上半年我们的生意受到了疫情影响,最近缓过劲儿来了,房间基本上都订满了。”李银生说。

  仓房村山清水秀,可是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且人多、地少、田薄。仓房村村委会主任王青献介绍,2013年全村一共有185户人家,贫困户就有112户。这些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仓房村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关键要打通两条路,一条是公路,让游客进得来;另一条就是‘电路’,让游客留得下。”王青献说。

  2016~2019年,河南电力先后投资370亿元,重点对53个贫困县6492个贫困村和1235个深度贫困村实施电网改造升级,仓房村也在其中。2016年和2019年,当地供电公司累计投资310万元,为该村新建变压器5台、架设线路9.95千米。

  随着公路的建成、电网的改造升级,仓房村的旅游项目相继落地,到村里旅游的人随之多了起来。村民们看到了商机,纷纷改造了自家房屋,开起了乡村民宿。“我们民宿里的空调、电视、热水器等家电一应俱全,游客们在旅游的同时也享受到可靠供电带来的便利。”李银生说,他家靠办民宿每年能挣七八万元。

  民宿发展还产生了联动效应——游客从看山看水的“看客”变成享受慢生活的“住客”。依靠旅游经济,2019年年底,仓房村112户贫困户实现了全部脱贫。

  为了让河南省更多的山区群众吃上“生态饭”,近年来,河南电力加快推进乡村全电景区发展,主动服务景区内公共充电设施、电采暖等供电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渔)家院、休闲观光园、森林人家、康养基地等实施电气化改造,让美丽乡村风景成为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电气化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河南省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河南电力投资91.34亿元,完成38万眼机井通电工程,实现了平原地区井井通电。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加快乡村电气化建设,助力河南农业向现代化转型。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祝楼乡祝楼村村民张建生就尝到了乡村电气化的甜头。2018年,他接受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等理念,在生猪养殖中投入各类电气化设备,精心打造现代化养殖模式。他在养猪场旁边还租赁了土地,轮种粮食。

  “我们采用国内先进的电动干湿分离机和大功率污水泵,实现猪粪的干湿分离。干粪用于出售,湿粪被抽到麦田用作肥料,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粮食产量,实现有机种植。”张建生说,“电动喷淋设备还能够自动喷水,每天四五遍喷淋起到为猪栏降温和清洁的双重作用。”

  对于仔猪和待产母猪,比夏秋时节的凉爽更重要的是冬季取暖。“以往用燃煤锅炉给猪舍集中供暖,烧煤容易产生有害气体、煤灰等。”张建生说,“现在我们使用电热板和保温灯供暖,产房和保育室的空气质量有了保证,仔猪成活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这都是因为现在用电方便了。”

  近年来,河南先后建成农业电气化大棚项目13383个、空气源热泵粮食电烘干项目38个、农业种植养殖项目419个、电制茶项目62个,热泵烘干木材等项目遍地开花。电气化为现代农业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供电保障。

  今年4月下旬,河南省政府印发烟叶烤房电代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从今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省2.79万座烟叶连片燃煤烤房“电代煤”改造,到时候全省大部分烟叶种植户将实现用电烤烟,不仅每年可减少散煤燃烧9万余吨,也将降低烟叶种植户烤烟成本40%。当前,河南电力主动作为,按照计划逐步推进烟叶连片燃煤烤房“电代煤”改造工作。

  产业扶贫引来致富“活水”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河南探索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新机制,把扶贫车间建到贫困村,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的难题,让村民实现顾家、务农、打工三不误。

  “哒哒哒……”8月10日,在信阳市淮滨县马集镇项园村扶贫车间里,几十名工人熟练地操作缝纫机,加紧完成成衣订单。

  “在过去,我们农闲时节要在家里照顾老人、小孩,没法出去打工。”车间工人、项园村脱贫户陈蕊说,“现在,我在扶贫车间工作,平均一个月工作20天,活不重,1个月可赚2400元。”

  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离不开可靠供电。“以前村里不通动力电,就地发展产业根本不可能。”扶贫车间负责人韩志勇说。他是马集镇当地人,曾在浙江一家制衣企业打工10多年。

  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河南电力全面解决了全省贫困村不通动力电或动力电不足问题,为贫困村发展提供了动力保障。“2018年春节过年回家,我感受到用电条件的很大变化,创业条件具备了。”韩志勇说,当年他回乡创办了爱斯卡服饰有限公司,引进制衣设备120台,年生产内衣70万条,招聘员工67人,其中贫困人口35人。

  河南电力还发挥驻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作用,帮助定点帮扶的203个村引进致富“活水”。

  “在供电公司驻村书记的张罗下,现在我们村里致富门路可多了,你看有人搞起了苗木种植,我们培育的‘皇后玉兰’已经小有名气了。有的人在村里制衣车间工作,拿着固定工资。村里成立金源农业开发公司后,我跟着搞香菇种植,成功脱了贫。”南阳市娘娘村村民张宗甫说,该村是河南电力定点帮扶村,2016年村里贫困发生率高达29.3%,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截至目前,河南电力各单位共帮助对口帮扶村引进和扶持扶贫产业500余项,累计带动定点帮扶村5.07万人脱贫。

责任编辑:王萍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Copyright © 2001-2022 中国能源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能源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2000]232号。京ICP备150173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238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21 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告直拨:江蓬新 010-5223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