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管理

塞外“风光”无限好 塞上绿电送三湘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4-10 13:51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工程中宁换流站建设管理纪实

刘环 夏伟 张慧

  2025年3月,“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端中宁换流站工程现场,高耸的钢结构在戈壁阳光下泛着银光,起重机吊装着巨型换流变压器,工人们身着安全服在设备区密集布线。远处的750千伏GIS区传来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这座将腾格里沙漠基地火电、风电和光伏电能打捆外送的"电力驿站",正将沙戈荒的寂静转化为特高压工程的澎湃律动。

  超前谋划建设沙戈荒“双八百”标准化设计示范工程

  2023年6月,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作为送端中宁换流站的建设单位,国网特高压公司迅速组建业主项目部,由经验丰富的特高压建设者宋明挂帅。宋明曾参与过宁东—山东±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银川东换流站、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巴西美丽山一期工程建设管理,具有丰富的建设经验。从工程选址阶段开始,宋明带领团队迅速投入工程筹备工作,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超前谋划实现场平施工无缝衔接。2023年9月,戈壁滩上机械轰鸣,中宁换流站桩基工程正式启动。业主项目部人员早已进驻现场,与属地公司反复对接,明确围墙外工业废水池选址和外购水供应协议,确保施工界面无缝衔接。质监人员配备单兵记录仪,在刚平整的场地上来回巡查,见证回填土压实度试验,追踪记录检测结果——场平质量督查从第一天就严格把控。11月5日,主体土建工程全面展开。寒风卷着沙粒,但工地热度不减:18台桩机同时作业,混凝土罐车川流不息。短短24天后——11月29日,最后一方混凝土注入桩孔,5631根灌注桩全部完成。施工区按强夯影响半径被严格划分分区管控,振动监测仪实时预警,确保相邻作业互不干扰。最终检测报告亮出醒目的成绩:100% I类桩。

  超前谋划攻克沙戈荒技术难关。在肆虐的风沙中,工程团队正与戈壁环境展开一场技术博弈。通过标准化预制和模块化施工,装配式围墙和电缆沟在荒漠中快速“拼装”成型。不仅节省施工周期,更避免了传统现浇作业在风沙环境下的质量隐患。针对沙戈荒地区特有的强风沙侵袭,业主项目部编制了防风沙设计专篇——电缆沟盖板采用嵌入式密封结构,百叶窗升级为双层双向轴流风机配置,端子箱加装双层防风沙罩,每一处细节都在与风沙角力。GIS设备安装严格执行五级防尘标准,厂房宛如一个精密实验室。在换流变安装区搭建全封闭防尘棚,通过智能仪表实时监测PM0.5,确保环境达到百万级洁净度,为换流站“心脏”设备安装营造出洁净的安装环境。

  超前谋划推进标准化设计落地。中宁换流站作为首个“双八百”标准化设计示范工程,正经历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蜕变。尽管采用了最新标准,但戈壁滩的特殊环境仍让标准图纸面临防风沙及保温构造深化、设备基础适配等现实挑战。国网特高压公司中宁换流站业主项目部编制的《标准化设计适应性专题》报告,此刻正发挥着关键作用——报告将规范文本转化为14张施工图深度的标准化区域图纸,阀厅、GIS厂房等七大区域都有对应的设计要点手册。每个手册都细致入微地标注出戈壁环境适配参数:从电缆沟防风沙密封槽的毫米级公差,到设备基础预埋件的抗风振系数,再到模块箱外壳和按钮的防尘罩配备,甚至连螺栓的防腐涂层厚度都根据当地盐碱度作了特别注明。团队将实战经验凝练成“特高压换流站设计升级版研究指导意见”九大专题成果——这些带着戈壁风沙痕迹的技术结晶,即将成为下一代特高压工程的“基因密码”。

  匠心铸造打造品质标杆工程

  步入中宁换流站临建区,一座高达3米、宽约1米的消防管件展示机器人引入眼帘,犹如一位钢铁卫士守护着工程大门。通过立体化展示给水消防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和干粉灭火器的有机组合,将复杂的消防管网连接工艺直观呈现——从沟槽式卡箍的精密咬合到法兰盘的标准化对接,在戈壁风沙中展现着工业美学的力量。正是数百项这样的优质产品与工艺创新,共同铸就了这座特高压直流工程的优良品质。

  2024年3月,国网特高压公司土建研究室开展了鲁班奖精品工程观摩,赴雄安行政服务中心实地取经。宋明和他的团队成员参与了这次行程,这座斩获“鲁班奖”的标杆项目其创新工艺与人性化设计理念让团队深受启发。宋明回忆了印象深刻的亮点工艺:6毫米厚仿水磨石地砖铺装,无缝拼接工艺使大厅地面如镜面般平整;创新性地砖上墙工艺,通过专用粘结剂实现墙地一体的视觉效果;餐厅采用的3毫米厚碳晶板墙面系统,其纳米涂层技术使清洁效率提升70%。这些工艺创新都被完美移植到了中宁换流站综合楼建设中。

  走进中宁站运行人员休息区,处处可见“雄安经验”的升级应用:卫浴系统采用集成式恒温花洒配合隐藏于轻钢龙骨吊顶内的80L速热电热水器,既美观又节能;空间设计通铺哑光地砖,搭配同色系墙砖,隐形地漏与美缝剂勾勒出延伸的视觉线条;智能配置USB快充插座与3000K色温的LED漫射灯组成温馨光环境;餐厅区域碳晶板墙面经过抗油污测试,连续使用60天后仍光洁如新……

  戈壁滩上的特高压工程焕发出现代工艺的精湛和人文关怀的温度,数智建设的融入正在书写特高压建设的新范式。

  750千伏GIS区域内,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持续运转,保持恒温恒湿,工程师们正在对第738个气室进行最后的SF6气体注气作业——这标志着历时140天、1147个单元对接的GIS安装工程圆满完成。不远处,预制厂房内机械轰鸣,装配式围墙和装配式电缆沟的标准化构件正高效产出,吊车将成品精准吊装到位,彻底告别了传统现浇作业的扬尘与耗时。

  极1低端区域,6台低端换流变如钢铁巨人般整齐列队,最新出具的局放试验报告显示所有数据均优于国标。阀厅内,智能监测系统的显示屏实时跳动着螺栓力矩值,安装工程师手持智能扳手,每一次紧固都自动生成可追溯电子档案。

  极1高端换流变安装现场,2台庞然大物已就位。就地监控装置24小时不间断地“把脉”着绝缘油的生命体征——颗粒度、含水量、含气量等关键指标以0.1级的精度实时刷新,这些数据通过网络同步至北京监控中心。控制大屏上,内检、抽真空、真空注油和热油循环四大核心工序的关键指标,正通过三维可视化系统全景展示。工程师轻触屏幕,就能调取任意工序机具状态、设备状态及绝缘油实时数据。

  e基建2.0系统中,当日开具的43张电子作业票在云端流转,1300名建设者的安全准入信息、132项监理支付申请与工程实体进度条实时联动,资金支付进度条与实体工程完成度保持同步。传统基建中繁琐的流程在指尖高效流转,为特高压工程建设装上了“智慧引擎”。

  淬炼铁军以实战锻造特高压建设新锐力量

  在中宁换流站入口处,一座橙白相间的"安全积分超市"格外引人注目。清晨交接班时分,工友们正拿着手机扫码查询个人安全积分——老张因规范佩戴安全带获得20分奖励,准备兑换一箱牛奶;而因违规操作刚被扣了15分的小李则懊悔不已。这座充满创意的安全超市,用“看得见”的奖惩机制重塑着建设者的安全意识。这种寓教于日常的创新模式,让原本对特高压建设标准陌生的施工队伍,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主动要安全”的行为习惯。在这座戈壁滩上的“安全课堂”里,严谨的特高压建设标准正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深入人心。

  中宁换流站的建设现场,正上演着一场特高压建设者的“新兵成长记”。三家来自系统外的施工单位都是首次接触特高压工程建设;而宁夏送变电虽然身为电力系统“老兵”,却也是第一次承担换流站电气A包施工。面对这样的挑战,业主项目部手把手指导、一对一指挥,从施工工序、标准应用,实现过程陪跑,培养出一批新的特高压建设队伍。

  业主项目部里,除了项目经理宋明和副经理李康伟这两位“老将”,其余成员大多是刚走出校园不久的“95后”。这些年轻的建设者们,白天穿梭于各施工区域组织协调,在工程例会上破解难题;晚上在临时板房里研读特高压技术规范。他们在戈壁滩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特高压成长日记:项目管理专责刘畅每天深入施工现场,与一线工人面对面交流,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技术管理专责江海涛创建创新建设管理体系,以课题研究和科技创新牵引现场施工迭代升级。安全专责袁浩抓好全员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技经专责杨恒杰在结算工作中用BIM软件自动生成工程量,大大提升了工程结算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并实现了数据可溯。质量管理专责孙国中不断优化质量管理流程,使质量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环水保管理专责邹培莹结合工程地质和环水保专项设计,不定期组织参建单位开展现场巡视检查,有力保障环水保措施的落实。

  通过特高压工程的实践熔炉,新一代建设者正在快速成长。在中宁±800千伏换流站建设现场里,在戈壁滩的风沙中,他们用汗水浇筑基础,用智慧攻克难关,越来越多的年轻技术骨干成长起来,他们就像种子,正被播撒到新的特高压换流站工程现场。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