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5-08 16:15
朱艳玲 王浩杰
螺丝刀与他为“伴”,万用表与他为“伍”。他在变电检修一线深耕十余年,从初入职场的青涩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专家,他在岗位上冲锋在前、精益求精,他就是国网甘肃兰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变电二次检修一班班长周东旭。作为“90后”的“电力工匠”,他扎根变电站十余年,用脚步丈量线路,用匠心守护电网安全,在二次设备验收、缺陷处理等现场,勾勒出新时代青年奋斗者的鲜明剪影。他的身影,在同事眼中,早已成为了一道可靠的技术保障。
冲锋在前 诠释工匠精神
自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周东旭始终坚守在变电一线岗位,从变电二次检修专业的普通班员成长为技术骨干、班组带头人,先后承担百余座变电站的缺陷处理、设备验收、技术创新等核心工作。现场工作时,他总是第一个冲锋陷阵,主动承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确保工作保质保量。“精、专、创”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冲在前、干在先、精于技”是他的职业信条,更是他十余载如一日的行动写照,他不负岗位职责,不负电网重托。
4月24日,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组织开展330千伏子城变3G2430子秦二线二次设备验收工作。该站站内设备运行年限较长,早期建设阶段对智能变电站相关规范要求不够明确,二次系统存在一定技术隐患。
面对复杂情况,周东旭与其班内人员迎难而上,严格遵守验收工作要求,对照最新规程逐项核查,详细记录现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力求排查一切潜在风险。凭借专业的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圆满完成了保护装置配置、二次回路接线、信号压板状态、端子标识等重点内容验收,确保了二次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
创新突破 攀登技术高峰
在深耕二次检修主业的同时,周东旭始终将创新作为提升工作质效的“助推器”,积极参与到创新工作中。2021年,他在甘肃省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省级二类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技能运动会斩获“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以此为契机,他更加专注于技术革新与成果转化,先后发表技术论文11篇,完成1项著作,自主研发的专利“一种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已成功应用于现场作业,有效提升了二次电缆故障的排查效率。
2024年10月初到11月中旬,在330千伏露泉变电站启动投运攻坚阶段,他带领团队负责全站二次设备验收,从电流互感器二次通流到保护装置回路验证,每项操作都精益求精,用脚步丈量每一寸设备,用汗水浇灌每一项操作,用创新思维和精湛技艺为设备安全投运筑牢防线,为电网建设交出完美答卷。
2023年,在兰通变174西太华三线间隔检查中,他带领班组成员48小时连轴攻坚,不仅及时为用户恢复供电,更突破性解决了厂家研发人员久攻未破的技术难题,打破了“疑难故障靠厂家”的被动局面,用过硬技术赢得用户高度赞誉。
匠心筑梦 书写奋斗华章
“守护电网安全,是责任更是信仰。”周东旭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十余年来,他扎根一线、深耕细作,从普通班员到国网兰州供电公司的四级专家人才,从技术“新手”到“电力工匠”,他用坚守诠释初心,以创新驱动发展。
2024年11月24日,330千伏上川变电站3564电容器出现重大消缺工作。当天风雪交加,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给户外检修作业增加了风险和难度。当日14时,周东旭带领班组人员冒着纷飞的雪花,及时到达330千伏上川变电站。他们面临的是一个棘手的问题——3564电容器出现“控制回路断线”的危急缺陷,这种情况在现场无法直接复归,需要立即消缺以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为尽快恢复供电确保电网稳定,周东旭与班组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边对故障部件进行精准定位,一边执行复杂的维修和调试任务,准确诊断问题所在并迅速采取了有效的解决措施。经过数小时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最终成功地将故障排除,确保了3564电容器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十年如一日,周东旭用螺丝刀丈量责任,用万用表检测担当,他以实际行动演绎了对电力事业的深情厚意,用无私奉献述说着对光明的永恒追寻。
未来,他将继续以工匠精神雕琢技术,以创新思维突破瓶颈,在继电保护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在守护光明的征程上书写新的篇章,用青春和热血续写新时代电力人的担当与荣光。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