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军人的名义——记湘西供电驻村干部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

中国电力新闻网通讯员 熊之焰 

  在湘西莽莽大山深处,永顺县对山乡新龙村静卧此地。2015年,国网湘西供电公司开始进驻该村驻点帮扶,熊庆发成为第一批派驻的扶贫工作队员。2018年,全国劳模张国强来到新龙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

  这两个人,此前的命运毫无交集。但是他们有一个共性——都是退伍军人。此刻,命运交响曲将他们都推至这个贫穷偏僻的村落,他们又有了另一个共同的身份——电力扶贫人。

  熊庆发1964年出生,17岁参军入伍,经历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炮火硝烟和生离死别。20岁,他脱下绿色军装换上蓝色工装,来到国网湘西供电公司成为一名电力工人。36岁,他从城市回到乡村,成为一名扶贫工作队员,历经建整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个特殊时期,将十九年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电力扶贫事业。

  而1973年出生的张国强,是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的,后来他也选择成为一名军人,1996年退伍进入电力行业。农村出生的他,吃得苦,下的蛮,很快从一个搬梯子、递钳子的初级学徒成长为一个爬杆子、画图纸的业务骨干。从普通员工到供电所长、配电班长一路成长,2015年更是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新龙村位于永顺县西北部,地势偏远,从县城开车到村里要两个多小时,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共有256户8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贫困人口368人,属国家级贫困村,2015年人均年收入仅1680元。青壮年们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在村子里的基本都是孤寡老弱和幼龄儿童。

  熊庆发来到新龙村的当天,还没来得及整理行装,就开始入户走访,了解贫困人口情况。闲暇时间,他总是在村里转悠,和村民拉家常聊聊天,了解致贫原因。

  村民的疾苦他都看在眼里,结合不同的情况给予了不同的救助。71岁的五保户老人彭开成不小心摔断了脚。熊庆发第一时间把他抱起,开着自己的车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把老人送到湘西州人民医院治疗。

  熊庆发的直接帮扶户,70多岁的何余全老人突发脑淤血瘫痪,他的爱人因年事已高丧失了劳动能力,唯一的女儿也因病无法负担重体力劳动。熊庆发通过多方面的打听和学习,扶持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发展家庭养殖业。500多只嘎嘎欢叫的鸭子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每次看到何余全的女儿吆喝着赶着鸭子回家,熊庆发就会不由自主的露出笑意。

  国网湘西供电公司驻村工作组3人中,他年纪最长,但从不摆老资格,大到谋划扶贫项目、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小到完善“一档一册”,大家一起探讨、一起熬夜、一起出工,队员们都称他是工作队的 “好大哥”。身正才能正人,律己方能服人。熊庆发同志深谙此理,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而张国强,从配电班长到扶贫书记,身份的转变一开始让他很不适应。习惯了与电力设备打交道的人,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走入这个环境恶劣的村庄,反差是巨大的。来到村里,他很庆幸与他一起工作的队友是熊庆发。当过兵的人,自有一种气息相互吸引。两个人都是实在人,部队更是磨炼出他们过硬的工作作风和钢铁般的意志,此刻来到脱贫攻坚战场,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

  张国强认真虚心的向老队员学习扶贫政策和工作方法,走访每家每户,细心采集家庭信息,为他们想点子,找出路。村民严太忠,因为家里有三个孩子读书,光靠两夫妻务农养活负担较重。工作组进驻村后,建议他发展养殖业。但是因为担心销路,严太忠一直不敢扩大养殖。张国强经过多次走访,鼓励他在原有基础上加大规模,还四处为他联系销路。现在的严家将猪圈扩大整修,养了60头猪,屋后山坡上养了120头羊,放眼望去白花花一片。因为销路有了保障,严太忠干劲很大。张国强还联系了住建办,对他家摇摇欲坠的危房进行了改造,为他在电力职院就读的大儿子在供电所联系好了工作,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手一搏。现在的严太忠已经成为村里养殖业的带头人,好多村民从他身上看到了希望,到他家取经。严太忠感激的说:“我有今天,多亏了我们扶贫工作队!”

  2020年的扶贫工作开局更显艰难,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如何保证抗疫扶贫工作两不误,是当前最紧要的事。张国强与熊庆发两人一合计,春节假期还没过,就从家里赶回新龙村一起商量对策。他们带领村干部建立起疫情防控网络,实行疫情排查岗、宣传引导岗、设卡值守岗,给乡亲们耐心讲解疫情形势,手把手教他们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他们积极引导大家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村民们的冲击和影响。

  新龙村的青蛙养殖户彭开心最近不太开心。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已经养殖成熟的上万斤青蛙无法销售运输。望着养殖场里蹦蹦跳跳的青蛙,“听取蛙声一片”的彭开心,却全无“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愉悦。这个罩满白纱梦幻一般的养蛙基地,是创建村委+合作社+贫困户的营运模式的实验基地。彭开心有十亩养蛙基地,付出了一年的辛劳,成品蛙可以卖到20元一斤,算下来一亩能赚上万把块,但是疫情给一切都摁下了暂停键。

  养殖场的抽水、照明等,都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原来老旧的变压器带不动日趋壮大的养殖产业电能需求。张国强和熊庆发不约而同有了打算,立刻向国网湘西供电公司申请,给村里加装两台大功率变压器。6月,两个台区装设全面完工,不仅保障了青蛙养殖场的供电,还带动了其他产业扶贫,为村里的金秋梨加工包装、竹制品加工、牛羊养殖等等提供源源不断的充足动力。

  如今的新龙村已形成了牛羊养殖专业基地、建设养蜂示范园、金秋梨产业园的“一基地两园区”产业发展模式。工作队争取金融扶贫资金120余万元,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给村民上门技术培训,发展山羊养殖2000多只,养牛160多头,养鸡鸭2500多只,养蜂300多桶,种植金秋梨350多亩,新增油茶项目100余亩。创建村委+养殖合作社+农户模式,投入产业资金100万元成立望云山牛羊养殖合作社,94户贫困户入股,按照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分红,惠及贫困户94户368人。

  而张国强与熊庆发也变成了双颊黝黑,皮肤粗糙、满脚泥泞的新龙村人。从一开始与老百姓打交道的那种陌生感,到每次去家里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欢迎与感谢;从要求老百姓打扫卫生,到老百姓主动打扫卫生的习惯和观念改变;从泥泞不堪的村内道路,到现在的“阳光大道”;从老百姓“靠天吃水、靠车拉水”的无奈,到自来水入户后满满的幸福,每一点改变,都是他们耗费了无数的心力促成。

  新龙村成为周边最美最富裕的小山村,也成为其他村庄羡慕的对象,便民、文体、农业、医疗、党建等平台标准化建设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村实现了建档立卡户子女助学、新农合保险全覆盖。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1680元上升至现在的4500元以上。2018年10月,该村正式实现脱贫出列;2019年顺利通过省、州县年度检查及第三方评估检查;2020年,村里剩下的1户2人实现全面脱贫。

  流光似火的背后,必有长久坚守。张国强与熊庆发,他们是同事,更是战友!他们说:“我们是曾经的军人,是电力员工,更是湘西扶贫人。此刻,站在湘西精准扶贫发源地,我们郑重承诺,无论哪一种身份,我们都会坚守阵地,绝不后退半步。”

责任编辑:张媛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