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1-07-12 08:40
当好“状元故里”的“绿色卫士”
——国网南通市海门区供电公司助力“双碳”工作纪实
南通市海门区供电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王 栋
7月9日,在长江下游与上海南北相望的謇公湖畔,南通市海门足球小镇正式确定了全电建设模式,“绿色”之旅再次扬帆起航。这是国网南通市海门区供电公司继常乐张謇故里全电景区试点后成功推动的又一个全电项目。
海门是清末状元张謇的故里。今年以来,国网南通市海门区供电公司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抓住能源这个“牛鼻子”,通过提升绿色用能感知、拓展绿色用能市场、加强绿色用能保障,推动能源生产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快速响应,当好“状元故里”的“绿色卫士”。
“示范”引领 提升绿色用能感知
7月1日,江苏省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总投资达200亿元的海门常乐张謇故里小镇核心区一期14栋建筑主体全部竣工,开始进入电气施工阶段。今年2月12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0年省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名单,常乐张謇故里小镇成功入选,且被列为全省集中开工的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之一。
张謇故里小镇作为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省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具有非凡的社会影响力。国网南通市海门区供电公司通过在张謇故里推进全电小镇建设,打造绿色用能“示范”基地,提升社会公众对绿色用能的感知。
绿色发展,电力先行。该公司在小镇规划设计之初就提前介入,了解小镇选址、功能模块、建设方案等信息,挖掘小镇公共设施的全电潜力,建议商户企业采用全电用能,推荐小镇采用电动汽车作为观光大巴,并依据游客线路制定充电桩建设方案,帮助设计绿色照明方案。同时将颐生园(颐生酒厂)电气化改造项目打造成全电小镇建设的典型案例,在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全面导入绿色用能理念,吸引小镇更多的企业参与绿色用能建设改造。
目前,该公司在小镇内已签约电气化改造项目65个,其中28个项目顺利落地。小镇的全电改造有效减少了传统生产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预计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900万吨、二氧化硫90万吨。依托全电小镇建设的强力带动,越来越多的人由衷地感到镇村环境更美了,百姓群众幸福指数更高了。
紧盯“末端” 拓展绿色用能市场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努力争当“状元故里”绿色用能的先行者、引领者、推动者,国网南通市海门区供电公司紧盯用能“末端”,加快推进能源消费电气化建设。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推广实施港口岸电、全电食堂、煤改电等综合能源服务和电能替代项目272个,累计替代电量10.23亿千瓦时。
在玻璃制造和金属加工行业,该公司积极推行电窑炉替代传统的烟煤炉;在家纺业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及粮食加工行业,积极实施电锅炉、电烘干设备的普及工作;在机器人小镇开发智能路灯、分布式能源的服务项目;在公共机关和餐饮业推进全电厨房建设;在交通上,助力海门市民出行由“便其行”向“悦其行”转型。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建成充电站23个、充电桩782个,实现了电动交通充电设施乡镇全覆盖,能源消费更加低碳、绿色出行更加便捷。
去年底,该公司获悉政府实施交通清洁能源计划后,多次组织服务专班上门对接,最终促成政府投资1.3亿元,增购了110辆新能源公交车,并在前不久举行的南通市海门区“城乡公交一体化提升年活动暨百辆新能源公交车发车仪式”上,新采购的新能源公交车全部上岗。为满足本次上线新能源公交车用电,该公司提前进行充电站项目电网规划和前期勘察,同时安排专人全过程跟踪办电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题,先后在海门火车站停车场、大拇指广场停车场、三阳公交车站、大千公交回车场新建了4个充电站。目前,海门全区共投放公交车447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过70%,预计全年替代电能约480万千瓦时,对于助力城市环境提升,改善空气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主动对接千亿项目中天绿色精品钢、百亿项目胜宏科技等政府重特大工程,实地开展用能需求调研,让这些用能“大户”加入绿色“俱乐部”。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区政府大楼、开发区政府大楼、中医院公共楼宇等多个公共机关能源托管业务,建立了属地代运维服务体系,并促成海门区机关事务局、海门人民医院、张謇职业技术学院等公共楼宇开展能效提升及能源托管服务,形成能效提升示范效应,有效拓展了绿色用能市场。
“软硬”并举 加强绿色用能保障
随着绿色用能理念的不断深入,电窑炉、电动汽车、全电厨房等绿色用能产品开始走进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消费侧对绿色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面对新一轮用电高峰的来临,以及社会对用电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国网南通市海门区供电公司“软硬”并举,积极实现电网提档升级,加快推进能源供应清洁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该公司累计完成电网投资14.88亿元,扩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110千伏变电站4座,新增主变容量67万千伏安。输电线路增加至98条、长度增加至1278.58公里。配电线路增加至336条,长度增加至4627.53公里,配变增加至7994台。形成以500千伏为主要电源支撑、22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及35千伏辐射互联、10千伏“手拉手”、400伏“密布点”的坚强智能电网,绿色电能输送能力得到有效保障。
实现碳达峰的前提是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该公司深挖分布式能源潜力,在供给侧加快推进能源供应清洁化,因地制宜推进分布式光伏。2017年起,该公司协助政府在余东镇启动了光伏特色小镇建设,累计安装1600套光伏发电系统,总容量0.8万千瓦。随即又先后建成了总装机容量分别为0.5万千瓦和0.85万千瓦的“农光互补”光伏项目与南通最大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目前海门境内已有光伏发电户2354家,装机容量7.68万千瓦,年发电量7770.35万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69.4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29万吨、二氧化硫0.62万吨。今年以来,该公司抓住省市重点示范项目,积极推进光伏项目和能源站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实现分布式光伏建设投运容量4万千瓦。
在软件建设上,该公司以“一站式服务中心”为载体,制定“市场+客户经理”日常工作机制,通过周跟踪、月汇总,为电力用户、用能行业以及政府等能源利用生态各方提供可持续低碳建筑服务、绿色交通服务、供需互动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能源服务。积极落实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政策支持和电网配套设施建设执行工作,优先调度清洁能源,确保能发尽发、能用尽用,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责任编辑:高慧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