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3-07-21 14:00
罗建
“这条线路是2006年建成的,那时就对面的岛没通上电……”7月18日,国网重庆忠县供电公司员工刘太武利用无人机对跨长江线路—10千伏郑皇线进行巡视,对身边的新进大学生说道,而江的那边就是自忠县有“电”以来最后一个通电的岛村—皇华岛皇华村,也是重庆市内国家电网供区“户户通电”工程最后一个通电村。
水电站第一缕灯光——小县城来电了
电力是助力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的重要支撑,50年代,自忠县百姓听说电以来,家家户户都盼着它的到来。1958年2月,忠县地方国营水力发电厂(戚家河水电站)破土动工,全县抽调技术人员安装水轮机、变压器、配电盘等主设备,前后总计104人参与建设工作,众人在少部分有经验的工程师的带领下摸索建设,“当时机房的施工技术员不是本地人,是安徽人,现在看那时的工程不算复杂,在那个时候,即使他给我们画图解释,我们也觉得太复杂,当时我负责辅助设备的安装,还好是验收通过了。”退休老人周康文回忆着建站时的往事。
“亮啦!亮啦……”1959年1月1日,欢庆元旦之日,戚家河水电站第一台124千瓦机组建成投产,随着第一台水轮机轰隆隆的转动声,机房的第一个灯泡由微弱的一丝红热慢慢发亮到灯泡内钨丝亮起,当时机房内第一批电站工人看到自己的辛苦付出“亮”了起来,同时发出激动的呐喊。紧接着,6千伏的输电线路承载了县城百姓的期盼,将戚家河水电站与忠县城连接起来,基本保证了城内的照明,忠县城百姓第一次用上了电,从此结束了忠县无电的历史。
图为重庆忠县第一座戚家河水电站机房建成照
10千伏跨江线竣工——小岛村来电了
随着社会发展对电的需求不断增大,电网建设日新月异,条条银线横跨崇山、盏盏明灯点亮村落,但仍有无电农户分散在自然环境差、交通不便地区,忠县皇华村的村民们也是那个想啊……
忠县皇华村位于县城以东5公里长江之中,在三峡水库蓄水之前,是长江上一座最大的江心孤岛。岛上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千百年来一直沿袭传统的耕作方法和生活方式,乡土气息和风土人情相当浓厚。在三峡水库蓄水之前,该村面积2.5平方公里,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位升高,面积缩小到1.2平方公里左右。由于长江天堑的阻隔,该村一直没有公路、电力、电视电话等基础设施,信息相当闭塞,岛上村民以柴油发电每天供电两小时,电价较高(每度2.5元至4.5元之间)。
2006年4月,重庆市政府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拉开了重庆“户户通电”工程建设的帷幕,为皇华村通电也在县政府和县供电公司的组织下热火朝天的开展。城里能用的船都用上了,工人们在两端累计组立铁塔4基,架设10千伏线路5.36千米,新建400伏低压线路6.85千米,新立电杆126根,随着10千伏跨江线路的顺利完工,2006年12月6日,重庆市忠县皇华村村民家里第一次亮起了电灯,家家户户用上了便宜电,也标志着重庆市内国家电网供区最后一个无电村告别无电历史,百姓们终于享受到电给生活带来便利……
图为2006年12月6日,重庆忠县国家电网供区最后一个“无电户”告别油灯
忠县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各行各业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保障也从民生到工商业,实现了需求侧的全覆盖,2022年金沙河面业、忠润能源、特瑞新能源等县级重点工程项目先后送电投产,高铁项目也在2023年正式动工,让百姓们又有了新的期盼,坚强的电力保障也将继续为忠县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