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5-13 21:48
向南
5月5日清晨,准格尔旗薛家湾的晨雾还未散去,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供电队供电班组的班组长张岳飞已穿戴整齐,迎着熹微的晨光,大步迈向供电队办公楼。晨光穿透云层的那一刻,这群“能源动脉守护者”以坚定的步伐丈量矿区土地,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紧握工具,在晨光中定格成坚守者的剪影——这不仅是他们献给“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特殊勋章,更是28双紧握验电笔的手,对“设备不停,供电不息”誓言的无声坚守。
“兄弟们,‘五一’假期期间,安全提级管理,大家一定要保证安全,标准作业流程一步也不能少!”上午8时10分,张岳飞在班前会上用沙哑的嗓音说道。他的搭档张亚刚将任务清单投影到身后的幕布上,7项供电保障任务赫然在目:6号WK-55电铲倒电缆、1002钻机走钻加电缆、1003钻机倒尾线……每个字都重若千钧,如同精密的作战部署。
供电电工正在连接供电线路耦合器。
8时40分,供电班组全体员工已分散在采场各个角落忙碌着。此时,采场风沙渐起。6号WK-55电铲旁,蒙古族电工秦帅的绝缘手套正与螺栓配合默契,宛如跳着机械华尔兹。随着电动扳手的三声脆响,电缆快速接头顺利拆解。他俯身如弓,验电笔在三相触头间划出轨迹:“三相无电确认,电缆车可以卷放电缆了!”两名组员闻声而动,将电缆抬到电缆车液压臂上。直径20厘米的橘红色电缆如同苏醒的巨蟒,在滑轮组的引导下舒展300米腰身,金属碰撞声与风啸交织成塞北特有的劳动乐章。
测量线路绝缘值、指挥电缆车敷设电缆、连接耦合器……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上午10时20分,3根300米的电缆重新敷设完毕。秦帅将安全帽檐往上推了推,露出被汗水浸透的额头,通过对讲机笑道:“6号WK-55电铲送电成功,准备转场配合1002钻机送电!”他听着电铲启动时熟悉的嗡鸣声,嘴角扬起接地线般沉稳的笑容。对讲机里传来班组长张岳飞简短的“收到”,这是老供电人特有的认可。
同样的供电作业场景在露天矿采场各个平盘轮番上演:电工岳海波正在给1002钻机敷设新的供电线路,整齐的电缆敷设在挡墙上,折射着老电工特有的强迫症美学;柳东指挥装载机拖拽尾线的身影,像极了草原牧人驯服钢铁野马。当对讲机内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消息陆续传递到班组长张岳飞那里时,他抹了把顺着安全帽系带流进脖子的汗水,望着采场陆续恢复供电的巨型电铲露出欣慰笑容。这是供电班组全体职工在节日里用坚守和付出换来的成果,他们那沾满沙尘的双手,在节日里构筑了一张牢不可破的供电网络。
电缆车正在给电铲加电缆。
“上班快20年了,早就习惯了节假日不能与家人在一起。”白松笑着说,“对于我们供电人而言,每一个节日都和工作日一样,我们的首要职责就是保障煤铲安全、高效地供电。”此刻他正仔细检查着工具箱,为下午的供电线路巡检做准备。
下午4时,供电班组办公室内,张岳飞在值班记录上写下:“5月1日,完成7项供电任务,采场供电系统零故障运行。”这行简洁的文字,承载着28名劳动者最庄严的承诺。窗外,巨型电铲的钢铁臂膀仍在夕阳下舞动,将乌金浪潮推向远方。
供电电工正在将耦合器放置到支架上。
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当人们在悠闲度假时,这群能源动脉守护者在时光坐标系里重复着同样的轨迹。他们用每一道绝缘胶带的精准缠绕、每一次验电笔的细致检测,在塞北高原书写着坚守的壮丽篇章。他们的岁月沉淀在电缆截面的铜芯里,荣誉镌刻在设备绝缘值的参数中,而他们的答案,永远藏在下一个奔赴现场的坚定身影里。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