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安全生产

冷却器缝隙里挖出1500度绿电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5-08 15:15

孙奔 王敏

  4月29日凌晨,星光点点下,国家能源集团河北公司衡丰电厂衡水中湖光伏电站内传来一阵欢呼——电气专业变电班副班长李玉带领团队历经6小时奋战,成功完成3号逆变器冷却器的深度清理,将一度逼近95摄氏度高温预警的IGBT核心温度稳定至60摄氏度安全区间,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发电量损失危机。

检修人员认真巡视检查光伏设备。

  “IGBT温度已连续3天突破90摄氏度!”4月28日,变电班检修工刘飞龙在巡检中发现3号逆变器异常数据。作为光伏系统的“心脏”,IGBT模块若长期超温运行将触发降负荷保护,直接影响电站发电效能。面对这一紧急情况,他立即汇报光伏负责人李玉,并认真开展特巡,红外测温、负荷对比、环境分析……经过层层排查后,目标锁定在被外部滤网、风机阻隔而未能引起检查人员重视的冷却器上。

  当他打开冷却器外盖时,眼前的景象让团队人员倒吸一口冷气,密如蜂巢的铝制翅片间隙被粉尘、柳絮堵塞,结成了厚厚的“棉毡”,严重影响散热效率。这类翅型冷却器虽然具备高效换热优势,但是毫米级的翅片间距使得清洁维护异常艰难,传统清洁方法效果不佳,而水冲洗法又因电气元件密集无法使用。

检修人员夜晚处理逆变器模块。

  “必须赶在负荷高峰期前解决这个问题!”刘飞龙果断地说。他将检查情况及自己的想法进行汇报,经过研究讨论,同团队达成一致,夜间进行停机清洁。他提出了“三步精细法”,先用吸尘器进行表层除尘,然后检修人员使用工具剔除顽固污渍,最后用软毛刷配合45度角逐层清理。

检修人员认真清理逆变器冷却器翅片。

  夜幕中,他们借助照明灯,在狭窄的空间内像“微雕工匠”般俯身作业,手指在锋利的翅片边缘反复穿梭,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经过连续6小时奋战,累计清理出约1斤粉尘污垢后,翅片重现金属光泽。

  29日中午,逆变器迎来全天负荷峰值,IGBT温度曲线却稳稳停留在60摄氏度绿色区间,较清理前直降30摄氏度。“这次攻坚不仅避免了发电损失,更为我们以后的维护工作探索出了新的标准。”李玉感慨道。通过对逆变器冷却器进行毫米级精度清理,彻底消除了散热不良导致的功率衰减,使光伏阵列得以满负荷运转。仅此一项工作实现日均增发电量1500千瓦时,为光伏电站注入“强心剂”。

检修人员检查光伏板运行情况。

  这场与温度赛跑的“清污攻坚战”,见证了检修人员的专业与担当,更凸显了光伏设备精细化维护的重要性。自行研制的“一种连接头检查的专用工具”,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创新采用的“三步精细法”,不仅解决了传统清洁方法的不足,还为今后类似设备的维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光伏电站的精细化运维已经成为行业必修课,李玉、刘飞龙等人用“绣花功夫”破解技术难题,以匠人精神对待每个细节。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该厂始终坚持“应发尽发,度电必争”经营理念,盯紧发电不放松。一季度,光伏电站发电量完成发电计划的108.55%,折合利用小时数311小时,较河北南网平均利用小时高74小时,实现了首季开门红。截至4月30日,中湖光伏电站年累计发电量已经突破800万千瓦时,为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当科技与匠心相遇,即便是毫米级的挑战,也能转化为企业提质增效的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