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热点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诞生我国首个年产500亿立方米特大型产气区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3-01-03 14:38

逆势突围 再攀新峰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诞生我国首个年产500亿立方米特大型产气区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王若曦

  2022年的长庆千里气区,14个大气田生机勃勃,2万余口天然气井开足马力,7000余名采气人坚守岗位,365天生产运行繁忙有序。

  时间定格在2022年12月27日10时,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生产指挥中心电子显示屏上,天然气生产曲线跃上500亿立方米大关,达到500.6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建成首个年产500亿立方米特大型产气区。

  这是继2019年长庆油田天然气产量攀上400亿立方米之后,时隔3年实现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国内天然气开发的历史纪录再次被长庆油田刷新!

  保持天然气持续增长势头

  可满足全国人民半年用气需求

  长庆油田处于我国陆上天然气管网枢纽中心,是西气东输、陕京管道的交汇点。其生产的天然气西输宁夏、北上内蒙古、东进京津冀、南下长三角、延伸粤港澳,承担着上百个大中城市用气和调峰作用,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长庆油田的天然气开采工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榆林气田、苏里格气田、靖边气田、子洲气田、神木气田的规模开发,目前已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5550亿立方米。

  新时代以来,作为中国石油增储上产的主力军,长庆油田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使命,将油气供给保障作为重大战略问题来认识、把握和推进,年产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

  在我国,一个4口之家一天所需天然气为0.8立方米。建成我国首个年产500亿立方米特大型产气区,意味着长庆油田年产天然气可满足全国人民半年的用气需求,其产量约占全国同期天然气产量的四分之一。

  主力油气田是长庆天然气上产的中流砥柱。2022年,一系列重大突破奏响了长庆天然气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勘探大突破,产量稳增长。苏里格气田作为我国陆上最大整装气田,天然气日产量突破1亿立方米、年产量超过300亿立方米,成为国内首个年产突破300亿立方米的整装大气田。作为新时代首个50亿立方米整装气田,神木气田日产气量已达1380万立方米。靖边、榆林气田两个主力气田也持续稳产高产,靖边气田截至目前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100亿立方米,榆林气田超方案稳产已逾10年。

  2022年,不断有新的力量加入长庆天然气上产“大军”——青石峁气田全面启动勘探试采,计划完钻试采井77口,新建年产能3亿立方米。陇东地区新发现的庆探1、城探2两个有利区水平井试气最高获89.5万立方米/日无阻流量。2022年11月底,长庆再添重量级新成员——横山大型气田,进一步夯实了天然气资源“家底”。

  形成“三低”资源效益开发模式

  实现高效开发、持续上产奇迹

  长庆在天然气开发上并不具有天然优势。

  长庆油田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三低”油气田。据长庆油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江川介绍,长庆所生产的天然气,绝大多数属于极难有效开发的致密气。当前,长庆油田的致密气产量已占到该油田天然气产量的近70%。

  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巨大,在如此贫瘠的气田中实现高效开发、持续上产,堪称奇迹。

  长庆油田结合储层及开发特征,潜心探索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新技术,依靠自主创新破解“三低”气田系统性开发难题。

  基于国内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的现实,长庆油田把增储上产的重心放在基础研究、科技攻关基点上,依靠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形成特低渗、超低渗油田开发主体技术,建成国内首个超低渗透油藏转变开发方式示范区,超低渗透油藏转变注水开发新方式也已进入工业化推广阶段,科技创新成为天然气持续上产的核心竞争力。

  致密气比常规天然气资源渗透率更低,开采环境更为恶劣。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增长,油气资源品位逐步降低,实现稳产的难度随之增大,开采技术就需要更新迭代。

  “长庆油田深化地质、地震、钻井、压裂、地面等多学科联合攻关,创新形成一系列致密气开发主体技术,高效建成国内首个30亿立方米致密气水平井整体开发示范区,为国内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积累了开发经验和技术方案。”长庆油田副总经理张矿生表示。

  致密气从昔日难啃的“硬骨头”,转变成支撑全国第一大油气田跨越式发展的“主战场”。

  “近10年,长庆致密气采收率从20%提高到35%,先后3次刷新亚太地区陆上气井最长水平段纪录,3次刷新国内压裂施工效率最高纪录,创下气区最大平台、最高无阻流量等纪录。”长庆油田致密气项目组副经理费世祥表示。

  当前,受疫情和复杂国际环境影响,全球油气市场表现低迷。长庆油田提升管理水平,于逆势中得以突围。特别是着眼于气田开发全生产链、气井管理全生命周期创新、优化,以高效开发示范区引领推进水平井组开发、体积压裂投产,近5年斩获200余口百万立方米以上高产工业气井。攻克井下节流难题,实现中低压集气,地面系统全部国产化。研发应用一体化多功能系统集成装备,让生产流程按最佳效益布局。

责任编辑:周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