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2021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发布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1-10-20 11:26

总结发展现状 展望方向挑战

2021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发布,旨在系统全面展示我国能源互联网生态最新动态

国电力新闻网 记者 白宇

  “能源互联网是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具有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散多元、系统扁平、交易开放等主要特征。”这是日前召开的2021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2021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能源互联网定义的阐述。

  据了解,近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先行先试,使能源互联网在“产、学、研、用、金、政”以及“物理层、信息层、价值层”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为系统、全面展示我国能源互联网生态的最新动态,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编制了《报告》,以全新的视角总结和展示我国能源互联网生态的发展现状以及关键事件,并展望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挑战与方向。

  能源互联网进入加速发展通道

  记者梳理发现,《报告》共分为能源互联网发展背景、能源互联网政策发展现状等11个篇章,系统总结了我国能源互联网政策、产业、技术、创新、建设、公众生态等最新的发展现状,推选了2020年我国能源互联网十大关键事件,并汇聚了2020年各领域专家的相关言论。

  《报告》表示,能源互联网发展历程经历了1970~2003年的概念孕育、2004~2013年的初步研究、2014~2016年的启航阶段、2017~2019年的试点示范,以及2020年至今的多元发展5个阶段。进入2020年,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能源互联网进入方向更为聚焦的加速发展通道,政府与产学研各界积极行动,以政策机制为导引,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产业转型为核心,谋篇布局新时代的能源互联网。

  聚焦政策方面,《报告》明确,2014~2020年国家共发布997项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其中,2020年是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发布最频繁的年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各部委等共发布375项国家政策(含标准导则),部门规章及中央规范性文件最多共359条,是能源管理最重要的抓手。

  而在技术发展领域,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康重庆在2021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上发布《报告》时介绍,能源互联网的技术成熟度,直接体现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程度。结合能源互联网的体系与环节,在纵向层面上,分为多能融合能源网络技术、信息物理能源系统技术、创新能源运营模式;在横向层面,分为能源生产与转换技术、能源传输技术、能源消费技术、能源存储技术。

  目光投向产业发展方面,据《报告》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12月,能源互联网行业共计注册企业66843家。能源互联网相关企业数量从2019年底的39174家增加到2020年底的66843家,迅速增长70.6%。

  《报告》同时表示,2020年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分布呈现出以区域协同发展特大都市群为中心的辐射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区域。2020年,长三角四省企业共10275家,京津冀注册企业数量超过3500家。另外,“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也掀起了资本市场的热情,资本市场上关于能源互联网的概念股层出不穷。以锐思数据库中新能源、锂电池、充电桩等概念板块为基础进行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1231日,共有332支能源互联网相关股票,总市值达6.79万亿元。

  将从四个方面实现“双碳”目标

  记者注意到,除了总结能源互联网目前在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外,《报告》还以专题形式阐述了能源互联网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关系。

  《报告》表示,能源系统中的化石能源利用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对全球变暖具有决定性作用。为实现全社会碳中和,能源系统要率先实现净零排放,并提供负排放,以促进全社会碳达峰和碳中和。

  而在康重庆看来,能源互联网将从四个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能源生产、传输消费、感知互联和平台管理,分别对应能源生产(转换)、能源传输消费、能源感知互联和能源互联网重要管控平台,是能源互联网减排的四个重要层面。”康重庆介绍说。

  如在能源生产方面,《报告》明确,能源生产主要指能源供应侧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同时多类能源相互转换,加快形成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供应结构,是从源头控制碳排放的核心举措,预计到21世纪末,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将贡献约47%的减排量。

  《报告》同时总结,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关系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也是能源技术和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还是“碳达峰碳中和”愿景实现的重要路径。

  最后,康重庆也表示,《报告》的发布旨,在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对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共识,为下阶段能源互联网的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支撑,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参与和开展能源革命行动提供基础性和前瞻性参考,以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高慧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