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网50Hz 时间:2025-05-09 14:37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提升虚拟电厂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坚持开放包容,健全支持虚拟电厂发展的政策和市场体系”。
什么是虚拟电厂?
虚拟电厂是基于电力系统架构,运用现代信息通信、系统集成控制等技术,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协同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市场交易的电力运行组织模式。
南方电网经营区新能源装机已超过2.1亿千瓦,稳居第一电源地位,季节性、波动性强,亟需挖掘需求侧分钟级、小时级、日前等不同时间尺度的调节性资源。虚拟电厂可实现海量分布式资源聚合参与电力系统互动,形成规模化调节能力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是缓解电力负荷短时尖峰、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有效手段,是电力领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南方电网公司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系统谋划,从技术路径、市场机制、标准体系等多维度发力,引导各类分散需求侧资源以虚拟电厂方式聚合参与系统调节,因地制宜开展虚拟电厂试点示范建设与应用,支撑虚拟电厂常态化运行,服务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
以“无形的手”撬动源网荷储资源优化配置
在南方电网经营区,正构建起“以补贴起步、需求响应与电力市场深化发展”的市场模式。
在广东,以市场化改革为契机,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和管理机制正在持续完善。自2021年建立并应用需求响应交易机制以来,广东已累计为负荷类虚拟电厂带来收益超2.5亿元。
广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去年底印发的《广东省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提到,满足市场准入条件的虚拟电厂运营商及聚合资源可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相较于此前以日前邀约等方式参与市场化需求响应,新政后虚拟电厂可报量报价,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还可为聚合用户提供节能等增值服务,实现用户和系统、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双赢。预计今年内,广东将试点开展虚拟电厂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
广西、云南通过组织虚拟电厂在低谷时段进行新能源消纳交易,累计消纳电量超20亿千瓦时,云南建立涵盖“邀约型削峰、实时型削峰、邀约型填谷、实时型填谷”的全品种体系。
深圳建成国内首个虚拟电厂管理中心,2023年以来累计启动虚拟电厂负荷调节超百次,调节电量超560万千瓦时,最大调节能力迈向百万千瓦,创造社会直接经济效益达1.5亿元。
推动标准体系建设
在加速推进虚拟电厂市场化应用的同时,南方电网依托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75),联合国内10余家标准化技术组织成立了全国虚拟电厂标准化工作组,开展虚拟电厂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
由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修编的虚拟电厂标准体系,将全面规范涵盖基础通用、系统与终端、资源与接入、设计与验收、运行与管理、效益与评估等6个方面的30余项虚拟电厂标准,统筹标准立项与制修订布局,为全国虚拟电厂规范化发展提供技术指引。
形成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当前,虚拟电厂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还未形成清晰发展路径。在技术层面上,国内虚拟电厂相关的协调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还不够成熟、协调控制策略也有待完善;在资源端,各类可调节负荷、储能、分布式电源等基础负荷侧资源未能实现充分调动,还未实现规模效益。
目前,南方电网已完成了虚拟电厂现货交易辅助决策功能的开发,同时应用边缘集群技术解决了虚拟电厂资源分散接入的兼容性问题,支持多类型聚合商灵活加盟,为全国虚拟电厂建设提供了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022年起,南方电网公司依托“粤能投”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升级打造国内首个区域级虚拟电厂——南方电网分布式源荷聚合服务平台,聚合南方五省区充换电站、分布式储能、可调节负荷等多类型分布式资源,实现了与负荷管理系统、调度、交易等系统互联互通,为虚拟电厂参与市场化需求响应、辅助服务市场及电能量市场交易打通了链路。
南网科研院近期建设上线了南方区域首个虚拟电厂能力认定系统,为虚拟电厂参与各类市场交易提供真实调节能力技术支撑。目前已配合广东、云南、贵州电力负荷管理中心,从调节容量、调节速率、调节持续时间、调节精度和响应时间等9个维度,对接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6家虚拟电厂进行能力测试认定,累计已测试容量222万千瓦,认定容量44万千瓦。
南方电网虚拟电厂建设稳步前进
2021年,南方电网公司在深圳上线国内首个网地一体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了可调节负荷全时段可观、可测、可调,并率先探索了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供需深度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22年,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正式揭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深圳虚拟电厂运营商达61家,光伏、充电桩、楼宇空调等可调资源共计6万余个,规模位居全国之首。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一半以上。目前,深圳虚拟电厂管理平台最大调节能力迈向百万千瓦,容量相当于28万户居民用电负荷。
2023年,南方电网分布式源荷聚合服务平台在广东广州、广东深圳、广西柳州三地同步开展虚拟电厂多功能联合调控,在多省区同步实现了调频、直控等快速响应,标志着我国首个区域级虚拟电厂投入运行。
2024年,南方电网公司配合广东省能源局印发《广东省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粤能电力〔2024〕48号),为虚拟电厂进入电力市场交易提供政策保障;配合云南省能源局印发《云南省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管理行动方案(2024-2027年)》(云能源电力〔2024〕243号),提出到2027年可调节能力不低于200万千瓦的建设目标。
2024年,深圳虚拟电厂推动接入南方区域调频辅助服务市场,通过“容量补偿+里程补偿”模式拓宽收益渠道,并联合广州、东莞等城市发起全国首个“湾区虚拟电厂联盟”,在国内首次实现第三方独立主体跨城电力互济。
2025年1月,南方电网公司编发《推进南方区域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工作方案(2025年版)》,加快将虚拟电厂纳入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推动虚拟电厂参与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交易。
2025年2月,云南省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对满足云南省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及电力市场建设需要,提升电力保供和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确保全省电力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南方电网公司将发挥平台型企业作用,促进虚拟电厂加速从“被动响应者”向“主动价值创造者”转变,强化“AI+虚拟电厂”数字赋能,加快推动虚拟电厂纳入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持续推进虚拟电厂市场化示范应用,不断探索虚拟电厂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服务虚拟电厂市场化、常态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为民营企业参与能源领域开发建设提供新途径,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