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城脉史蕴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2-04-14 10:20

  一座名叫凤凰咀的史前城市遗址,让笔直的316国道,在襄阳市龙王镇闫营村前拐了一个弯。它位于汉江中游、南阳盆地南缘,是古时控制南北交通的军事要塞,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二十多座史前遗址之一,属于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煤山文化交融之地。该遗址的发现将襄阳建城史提前到史前时代。
  距今五千多年的凤凰咀遗址主体在一处叫瓦碴坡的台地之上,四周种植一人多高,一片绿油油的高粱秆,台地呈不规则椭圆形。已发掘呈现T字形断面的城墙城河颇具规模。城墙周长大约一千五百米,残留高度两三米,宽二十多米。其护城河周长两千多米,宽二十米至三十米,深度有七八米,城内发掘出一段古河道,跟城外的护城河相通。城内开挖的地表上大小不等的红烧土方块,深浅不一的圆形土坑显示有大规模建筑遗存,尤其是高等级建筑居址、祭台,以及陶罐、杯、鬲、小型玉器、绿松石饰件等,这一切都证明它是有组织有计划兴建的古城池。
  在闫营村以南三十公里的樊城,也有一座距今两千八百多年的邓国故址。它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八百多米,东西宽六百多米,城墙残高三至六米。东、南、西、北四面正中各有一个缺口,为城门。在城墙外有一条用于防御外敌入侵的护城河,护城河宽二十到四十米,残深一至四米。城内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有供城内生活用水的东城井和南城井;有唐宋时期所建演武场,清乾隆年间所建宁国寺等建筑。已出土的各类文物中,有两万余斤青铜器,还有“上府簠”“邓公乘鼎”“吴王夫差剑”等重要文物。“假邓伐申”的故事也在此发生。在未发现凤凰咀遗址之前,它是襄阳城最早的起源。
  约始筑于西汉时期的襄阳古城雄踞汉水中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这正是金庸先生笔下,宋元八年金戈大战,武林大侠郭靖黄蓉镇守的襄阳古城。现在仍保存完好的襄阳明清古城墙约有五六百年历史,总长约七千米,城垣上设置垛堞四千多个,古城护城河最宽处约两百五十米,平均宽度一百八十米,为亚洲最宽的护城河。襄阳古城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十大古城之一,有六座城门,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华夏第一城池”之说。
  由此上溯到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黄河之滨点燃了生命之火,从穴居野处艰难创世,逐步走出茹毛饮血的蛮荒生活,创造了耕作渔猎,居合院,筑城池的家国文明。1965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是最早出现“国”二字的青铜器实字记载,象征着一个人手持戈矛,护佑着城型的家园。由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些遗址和古城墙现在已失去当时军事防卫功能,变成游客的旅游地、历史爱好者的寻古地、学者的实物研究地。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已从一城一池,到三线建设守防,走向现代太空深海和极地。但“宅兹国”仍然是蕴含了中华文化中家国情怀的无限韵味。
  “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由正在发掘的凤凰咀史前遗址,到毗邻的春秋时期邓国故址,及现在还保存完好的襄阳明清古城墙,清晰的历史脉络,伴随历史声音,穿越历史时空,见证了襄阳城市发展的自我强化,传承中华文明的力量,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何朝阳)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