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压岁钱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1-02-18 14:51

  华能沁北电厂魏亚东

  每逢春节,黄河中下游有“磕头”领压岁钱的习俗。除夕晚上或新春伊始,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拿出事先备好的压岁钱,压邪祟寓吉祥。这段时间,孩子是最欢喜的,早早就盘算起今年的“收成”,嘴巴甜的多得些压岁钱,木讷扭捏的,脸一红也能拿个红包。

  发压岁钱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寓意深远。有文献记载,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叫压胜钱,这种钱币不同于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佩戴玩赏而专门铸造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到了唐代,人们有欢庆立春日的习俗,立春这一天,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大臣们互散压岁钱,压岁钱成了交朋结友的一种手段。而时至宋元,正月初一取代了立春日,称之为春节,散送压岁钱的风俗也有了变化,演变成为给小孩散送压岁钱的习俗。明清时期,散送压岁钱有新的寓意。清代吴曼云在《压岁钱》中写道:“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那时的压岁钱有特制钱币与一般通行钱币两种,特制压岁钱是仿制品,它的材料是铜或铁,形状或方或长,币面刻有“吉祥如意”“福禄寿喜”“长命百岁”等文字,发送给晚辈的压岁钱币,放至其床脚或枕边,以保孩童平安。

  黄河流域一直保持春节拜年的习俗。压岁钱自然也是拜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压岁钱”的内容有变化,不光有“钱”也有“物”。20世纪六70年代,经济落后,压岁钱只能用简单的物品代替,一般的只给每个孩子抓一把瓜子,给一两片大糕,几颗糖球,大半天下来,孩子们的口袋都被塞得满满的,塞不下了就吃进肚子。只有少数情况会真给“压岁钱”的。一是真正有亲戚关系的,实在“省”不下来,就要给一角、二角、五角,属于礼尚往来;或是某家小孩跟主人家有特殊关系,比如刚承过人家情,也要花点“小钱”表达一下谢意。

  过年有走亲访友的习惯。如果是儿女多的人家,可就热闹了:老人家要给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压岁钱,姨娘要给姨侄儿压岁钱,姑母要给娘家侄儿、侄女压岁钱,舅母要给外甥、外甥女压岁钱,那股客气劲儿都包含在鲜艳的红包里。压岁钱可多可少,兄弟姐妹之间红包给过来、递过去,只有小孩得到“实惠”。到了二十一世纪,人们的钱袋子鼓起来,给小孩压岁钱也讲究了。红包是街上买的,上面印制了精美的图案;稍会“舞文弄墨”的人,还在红包上写上热情洋溢的祝福语,送给亲戚家的小孩,体现着长辈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希望。

  古老的散送压岁钱习俗演变历程,是我国吉祥文化的一部分,也表现了中华民族对儿童茁壮成长的关爱,更记录了社会文明发展的鲜明轨迹。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