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
我本是一株生长在山林中的山茶花。那天,正当我无忧无虑地沐浴阳光、吮吸雨露时,一群身穿绿色衣服的人经过我的身旁。
“快看,这株山茶花好美!带回去种在我们供电所的小花园里吧”就这样,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在这几个“绿衣服”栽植下,我在南漳县板桥供电所小花园里安了家。
刚开始我特别不习惯,连刚发的小叶儿都焉了。每天下午都会有一群人围在我四周讨论“我今天在接线的时候,怎么都绑扎不牢固,你们是怎么做的?教教我。”“明天我要去焦家湾台区查询线损,谁和我一起呀?”......他们每天在讨论问题时,总会给我浇一次水,靠着这些,我默默的度过了最难熬的那几天。
也许是日复一日的培育让我和他们之间有了感情,慢慢的,我发现观察这群人还蛮有意思。
春季,我刚刚从沉寂中醒来,他们早已开始忙碌,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我们植物系的千万同胞们生长在线路下面,趁春天大家还没有发芽的时候,早早地去修剪枝叶,避免因为我们身高过高造成线路短路等故障,有时候这群人会把线路下的植物,移栽到更适合生长的地方,避免他们日后与线路通道“亲密接触”。早出晚归的他们辛苦地忙碌着,连我开出了一个个花蕾都没有发现,我只有努力保住一点清香,送给到了傍晚才会坐在我的身边讲述一天辛劳的他们。
夏季,炎炎烈日烘烤着大地。此时,我已在这个供电所经牢牢地扎下了根。每天早上我悄然舒展枝叶的时候,看着他们肩挑背扛着一些我不认识的工具又出发了。今天为这个村的老百姓抽水用电检查线路、明天到那个用户家里排查用电故障。火辣的阳光炙烤着他们的脊背,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圈圈的盐花像极了大树的年轮。风里来,雨里去,热浪里奔走攀爬,从不停歇,我多么希望他们能够停下脚步,取我的嫩叶泡茶,驱散一身的暑气。
大地逐渐有了金色的妆容,秋季来临了,连我也换上了一身火红色的新装。忙碌了一个夏季的他们穿上了更厚实的绿色工装,每天都出去走街串巷,为镇上的居民和农户安装表计、架设线路。一个狂风骤雨的夜晚,凌晨三点,我从休憩中被惊醒,原来是他们,“都这个时候了,他们来供电所做什么,夜里不休息的吗?”,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继续看下去,“张自刚小队,你们去板桥坪一号支线,迅速查看线路的受损情况,杆塔倒塌多少级、断线多少,路上风大,注意安全”“冯德成小队去谢家川支线查看,剩下的人都随我去河口支线,查看完毕后在这里集合,制定抢修方案,务必在中午之前全线恢复供电!”出发的口令一下,三个小队同时走出供电所的大门,我知道,今天肯定又有一场硬仗要打......转眼时间到了中午,他们终于拖着疲惫的身躯满身泥污地回来了。他们席地而坐,分别描述着今天抢修的经过和目前线路情况,更有疲惫的直接靠在我身旁的柱子上睡着了。看着他们黝黑的脸庞,我努力把枝叶伸向他们头顶,想为他们遮挡住刺眼的阳光。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伴随着最后一片叶子的落下,冬天到来了。嘈杂的声音震掉了周身的积雪,惊醒了睡梦中的我。“断河坪村的孤寡老人家中没有电了,刚刚的电话只接了一半,就没信号了,我们赶紧收拾好,出发去看看,这么大的雪,免得他在家着急”,他们迅速给四驱车装好防滑链,驱车消失在蜿蜒的山中。下午回来后,他们清理着工具上的雪,整齐地摆放归位。有人提议一起清扫院子里的积雪,黑色的路面在积雪中逐渐扩散,院落又明亮了,我在一旁看着,心想“这群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把供电所当成自己的家啦”,逐渐的,“供电所是我家”的想法也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
“我有个想法,大雪封山我们出不去抢修的时候,就在所里练练爬杆、装表接线,比拼比拼,交流心得,大家觉得如何?”“好主意”“我参加”.....我每天看着他们忙时抢修、闲时练习,有说有笑地交流工作经验,这个冬季我不会再寂寞了。
我已融入了供电所这个大家庭,看日落月升,星河流转,始终陪伴在这群身穿绿色衣服的人身旁。
(作者单位:国网南漳县供电公司)
责任编辑:王诗蕊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