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徐红亮: 一个老“剃头匠”的故事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2-01-27 16:17

  1969年9月出生的徐红亮在浙江永康供电公司调度岗位上一干就是大半辈子,说他是电力行业的老兵丝毫不为过。但让笔者意外的是,交谈中碰巧提及理发的话题,徐红亮说的也头头是道。人家业余生活都是饭局、钓鱼、野游,他的业余生活便是理发、学习理发、在理发的路上。

  可能大家好奇为啥一个供电公司的员工如此“不务正业”,难道是继承祖上手艺?还是想开辟“副业”?其实都不是,只是为了心中的那份纯粹的“美好”。

  特殊的客人

  徐红亮的“客人”都比较特殊,不在城市,而是分布在永康偏远山村的老人们。多年来,足迹踏遍永康偏远山村的他,已经成为老人们的“御用”理发师。一到村里,椅子一摆,村里的老人们便传开了。不仅有本村的,连隔壁村的爷爷奶奶也赶过来了。因为他免费,关键还有求必应。什么时间到哪个村,老人们心里门清,什么人要什么样的头型,徐红亮心里都有数。

  老人中最让徐红亮上心的是方山口村徐大爷,患病独居,卧床多年,平时家里一股子异味,都没人愿意去他家。“老人不容易,谁不想往好了活?”徐红亮成为了老人家里的“常客”,剪头发、剪指甲、清理卫生……每次去都把徐大爷的生活安排得好好的。

  今年开春的一次上门服务,徐大爷突然拉住徐红亮的手,欲言又止,面露难色,似乎有什么心事。徐红亮以为老人不舒服,几经询问,老人才吞吞吐吐地说“想出去走走”。原本是个小小的要求,但平时不愿出门的老人突然提这么个要求,让徐红亮有点意外。

  扶老人坐上轮椅,正要往外推,老人又拉住了徐红亮,提出要理个精致的小平头,这更让徐红亮感觉不正常。平时只要给他推推平就好,现在却要小平头,再三追问之下,老人才说:“马上70岁了,小平头,精神点。”

  “他的头发偏硬,小平头比较容易伏贴,起不来造型!”徐红亮说起当时的情形有点犯难,不过一想到老人这小小的心愿,总觉得不能辜负。想来想去,徐红亮灵机一动,用啫喱和护发素。在村主任的帮助下,先用护发素柔顺头发,再用啫哩定型。照着镜子的老人看到自己精致的小平头,也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不停地说:“好,好,真不错!”。

  特殊的“技能养成”

  “看着容易,上手其实挺难的!”说起当时的“学徒”经历,徐红亮觉得有点对不起儿子。

  因为找不到练手的对象,徐红亮便拿儿子开刀。小青年这哪里受得了,平时每根头发丝都是“TONY老师”精心维护的,无论徐红亮怎么说,都不肯让他动手。

  为这事,俩人僵持了一个多星期没说话。只要徐红亮一开口,儿子就很抗拒,直接两个字“不行!”然后扭头就走。家里的“大领导”媳妇看不下去,总算发话:“你就给他试一次,不好看,我赞助,最好的店,最好的发型师!”就这样儿子被强按着成了徐红亮的试验场。

  别看偏远山区的老人们平时舍不得花钱理发,但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永远不变。“只要你剪的好,大家都会跑过来让你剪!”徐红亮说。现在不单单是老头子会找他,而且很多老太太也会找他来剪,这种认同,让徐红亮觉得,很舒服很自豪。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徐师傅每半个月就会参加一次公益活动,有时候给老爷爷老太太剃头,有时候给他们洗洗脚。乡里乡亲都已经认识了这位亲切的老师傅。每次听说徐师傅要来了,都会在礼堂里迎接他。

  在单位,他是保电标兵,在乡里,他是“剃头匠”。身份转换之间,是徐红亮对生活对社会的爱。这份爱,无价!

  作者:马向

责任编辑:陈晨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