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1-07-21 14:43
供电所里有个理发队
国网浙江宁波市奉化区供电公司溪口供电所为老人提供义务理发服务
毛立纲 汪晴
说起理发,你见过赶集式理发吗?
国网浙江宁波市奉化区供电公司溪口供电所就提供这样的“特色”服务。
啥?供电所还提供理发服务?
这事得从2018年讲起,那是腊月里的一天,董海带着徒弟余祥来到岩坑村。
“你们是?”穿着棉衣棉裤的单老伯坐在椅子上,打量着提着工具箱的来人,迟疑地问。
董海用手指了指自己头上戴着的安全帽,笑着说:“老伯伯,我们是供电所的,来村里看看大伙冬天用电安不安全。”
“哦,是供电所的啊……”
“老伯伯,现在天气冷,您平时用取暖器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要在上面挂东西,不用的时候记得拔掉插头。”董海边检查线路设备边热心地嘱咐单老伯。
“晓得,晓得。”单老伯随口应付。
“小伙子,你们是不是开车来的?待会能捎我去镇上吗?我想去剃个头,就捎我去镇上,剩下的都不用你们管,我自己会坐小巴回来。”见董海他们给自家检查完准备走了,犹豫了半天的单老伯还是打着商量开口了,像是担心被拒绝,老人连珠炮似的一口气说完了,把自个儿安排得明明白白。
原来,自从村里开理发店的吴大姐搬到镇上,单老伯已经有近两个月没有理过发了。村子里像单老伯这样的老人还有好几个,即便腿脚方便,坐公交车到镇上理发也得花费大半天时间,挺折腾人的。
虽然于心不忍,但从安全着想,董海还是拒绝了老人。当天巡查任务结束回到镇里的一路上,董海都沉默不语,似乎想着事儿。
下了班后,董海去了自己经常光顾的理发店,跟店里的蒋师傅提了想请他上门给岩坑村老人理发的事。蒋师傅也是个热心肠,没有丝毫犹豫爽快答应了。俩人说好周日就一起去岩坑村。
两天后,当看到董海带着剃头师傅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单老伯那叫一个高兴。理完发,老人拿着镜子照了又照:“董师傅,你看我是不是年轻了好几岁?”
“是啊,是啊,您看上去确实精神多了!”董海同样倍感开心。
这时,单老伯从口袋掏出张50元的钞票塞给董海:“董师傅啊,我也不知道你们这来回的油钱花了多少,这钱你收下。”
董海吓得赶紧跳开:“不不不,我们是义务来给村里的老人理发的,不收钞票的。”
“我倒宁愿你们收费来给我们剃头,每个月都来。”
“您放心,我们每个月都来,不收钱!”董海看出了老人的担心,一口应承下来。
那天,老董带着蒋师傅挨家挨户地给岩坑村10多位老人理了发,回到镇上,已经是傍晚时分了。车子开到蒋师傅理发店的门口,蒋师傅伸出手把300元钱放在了后排座位上:“喏,这是你今天早上出发时预付给我的工钱,现在我觉得我不能收。”说着,拉开车门就下了车,并且丢下一句话:“你们供电所的人能当雷锋,我们剃头匠也能当!”
望着蒋师傅的背影,董海心想:这世间总归是好人多啊!
第二天,董海把组织义务理发小组的想法和大伙说了,大伙纷纷表示支持。
虽说有了所里的支持,董海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毕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一想起有蒋师傅这样的热心人,又觉得希望的曙光就在眼前。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溪口供电所“小草”电力大篷车理发分队在2019年农历新年前正式“开张”了,服务的第一站就选在了岩坑村。听说服务队要来,岩坑村村委会特意张贴了告示,通知村民到村委会礼堂“享受”免费理发服务。
溪口供电所的义务理发服务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群众的热捧,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志愿项目之一。在董海的带动下,小余等一批年轻职工成为了志愿活动的积极分子,他们还给活动起了个挺有文艺范的名字:“剪去千丝烦恼”。如今,这一服务已经遍及奉化各个偏远乡村,为众多老年人解决了“千丝烦恼”。
溪口供电所成立于1970年,现有职工59人。下设供电服务一班、供电服二班和综合班,主要负责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的供电服务工作,供电区域面积381平方公里,供电服务人口8.8万。
责任编辑:高慧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