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广东东莞石排供电:清风明月共此生

来源: 时间:2021-04-09 13:35

清风明月共此生

杨波

  《岁时百问》这样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中华民族素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传统,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不吝笔墨和情感,赋诗作词,感怀这世间的清风霁月,春和景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节令一到,杜牧的这首《清明》就在心底流转开来,不由得悲从心来,念亲之愁、怀思之爱,被渲染得更加浓烈。白居易用“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把世间生死离别的伤痛写得更加痛彻。

  同样是凭吊逝者,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清明》满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的辨思:“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增广贤文》也有类似表述:“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悟得透字里玄机,人生又会是一个新高度。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代韩翃笔下的《寒食》,描述的仍是清明追思的故事。清明节也叫寒食节,传说在春秋时期介子推割肉救了公子重耳,即位为晋文公的重耳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于是介子推隐居进了绵山。重耳后又感念旧恩,放火烧山逼介子推下山受封,却发现介子推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遗言。晋文公感慨不已,下令每年的此日禁生烟火仅吃冷食,以示怀念,寒食日折柳插门的风俗也千古流传。黄庭坚那句“士甘焚死不公侯”,则是对介子推不慕名利“尽丹心”的忠义进行了慷慨陈词。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毕竟阳春时节繁花似锦,满目欣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这首《苏堤清明即事》,西湖春日美景美不胜收,完全看不出半点伤感情绪,反倒令人心清目明。同时代的程颢在《郊行即事》中,写出了远山春浓、莫辞春醉的忘忧心境:“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词人柳永的《木兰花慢》也在强调,雨后的清明景色一新,最适宜的是让快乐御风而行:“乍疏雨、洗清明。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韦庄不愧为花间派词人,他笔下的春天,犹如婀娜多姿的二八女郎,最能撩乱那一春心事。唐代青年诗人崔护就曾经在一段踏青郊游的艳遇中被春所困,以题记的方式,把“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怅然感慨,毫不保留地写在都城南庄。花谢花会开,有些景可以重现,有些人失去了就不会再来,所以珍惜当下,珍惜每一个今天。(作者单位:广东东莞石排供电公司)

责任编辑:王萍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