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临沂供电:白永利的“第二次创业”

来源: 时间:2021-01-22 14:51

白永利的“第二次创业”

——记山东临沂供电公司退休员工白永利

中国电力新闻网通讯员 马玉兴 李勇 张新梅 记者 冯义军


白永利(右)和战友们交流发展规划。 聂成旭 摄

  经过20年军旅经历与20年电业生涯淬炼的白永利,退休后并未留在城市安乐窝里自得其乐,而是携老伴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小山村,修路、种树、打井、开荒……

  1月11日,山东省电力公司离退休工作部发出《关于在公司离退休老同志中开展向白永利同志学习的通知》。该通知指出,白永利是山东省电力公司3万离退休老同志中的先进典型,是全体干部员工学习的榜样。

  白永利,山东临沂供电公司退休员工,又是数百名沂蒙老兵中的一员。退休后的他毅然回到家乡扶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不忘初心:来自远山的呼唤

  1956年,白永利出生在白家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白家庄坐落在群山之中,全村42户人家130人,3千亩地,耕地只有250亩。土地资源匮乏,种植结构单一。2016年全村集体年收入不足千元,六成以上村民外出打工,常住人口多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

  高中毕业后白永利报名参军,在部队里多次受到省军区和临沂分军区的嘉奖,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

  1997年,白永利转业到临沂供电公司。工作之余,公司经常组织开展各类访贫问苦、献爱心活动,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2016年4月,白永利正式退休,选择回归家乡。他沉醉于家乡的自然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也为小山村的命运揪心,决定要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

  2016年春,白永利把这一想法告诉当地老战友,邀请外地战友来白家庄现场实地考察,为扶贫项目四下里筹款。他先将积攒下来的20余万元养老金捐了出去,又说服亲戚、同事和老战友襄助,共筹集资金320多万元。一场精准扶贫由此拉开帷幕。2017年春,200多名年逾花甲的沂蒙老兵纷纷从济南、泰安、临沂、潍坊等地齐集白家庄,首倡“百名沂蒙老兵”扶贫义举,沉寂的白家庄喧闹了,荒凉的宝鼎山苏醒了……

  白永利深知,精准扶贫不能光靠一腔热血、以及大笔资金的堆砌。经过大量考察分析,他渐渐摸清了白家庄村“气血瘀滞”的病理:“进山无路,浇地无水,人穷无志。”恶性循环,让这“三无”之症几乎锁死了山村发展之路。在一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他的谋划突然成型:“修路+引水+扶志”——白永利祭出三招,希望打出一套精准扶贫的“组合拳”。

  砥砺前行:当梦想照进现实

  白永利不仅是个有想法的人,更是接地气的行动派。精准扶贫是白家庄村的一篇大文章,“路”和“水”则是这篇文章的筋骨血脉。在时任临朐县县长田元君的大力扶持下,白永利组织人力,盘山越岭开凿进山路2公里,开辟观光小道1.5公里。水利设施的事情尤其繁杂困难。白永利找到县水利部门办手续、催促勘察地形、疏通河道,终于筑起一座塘坝,顺势合围出集蓄水、养雁、观光于一体的万雁湖。同时积极寻找地下水源,他亲自监工对机井全封闭保护,防止山洪暴发污染井水。引水上山,要建两级蓄水池。每个池子的方位、容积、进出管道、防水处理等,白永利都本着一步到位的原则,根据灌溉面积、用水量等做出科学预算,合理规划。为保证质量又节省费用,白永利专程跑厂家选定管型、材质,组织人员安装。具体到哪个地方需要预留出水阀这样的细节,都亲自敲定。引水上山工程共敷设电缆千余米、铺设输水管道1300米,既保证了果木的及时浇灌,还让村民免费喝上了甘甜的山泉水。

  山路的畅通,把群山串联为一体,汽车往返输物资、收获果实,再不用人拉肩扛;水道畅通,使山间梯田秒变水浇地。

  几年过去了,白永利和他的乡亲、战友们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平整土地500余亩,修建梯田千余亩,清挖土石5500立方米;栽植苹果、梨、杏、枣等3万余株,新种猕猴桃千余株,先后建成杏园、桃园、枣园等近10个经济作物园,并沿山路栽种玫瑰3千余株……人们惊奇地发现,祖辈世代厮守的白家庄发生了华丽的蜕变:满山风化的红粉土竟这般富有“好生之德”,百草五谷、苹果樱桃,种什么、收什么;司空见惯的高山幽壑更是自带“美颜”,山容水意、花朝雪夕,白家庄有序轮转的四季就是一场迷幻莫测的视觉盛宴……

  随着自然生态的改善,老百姓生活也发生了质变。新成立的果品合作社吸纳村民务工,每年发放劳务补助13万元。村民们足不出村即可就地务工挣钱,每户年收入近5千元。白永利还特别叮嘱村民:合作社务工不误自家种地收成。同时,每年发放土地流转费11万元,每年累计付村里现金达23万元。

  良好的发展势头,让村民们确信好日子还在后头。根据白家庄中远期规划,2020年8月,恒源兵器集团与发展区签订了《宝鼎山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列入政府发展数据库。“果品发展”“农作物种植”“红色文化教研基地”“兵器生产”“兵器科技研究”等5个基地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未来路径日渐清晰顺畅:白家庄的发展,将由单纯的“以农养农”,切换到“以工养农”为主,“以农养农”为辅的路子上来。

  “余温”正炽:熔炼别样人生情怀

  几年前,曾有家媒体采访白永利,问他扶贫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他出乎意料地只说了两个字:孤独。如今他倍感欣慰的是,自己已不再孤独。

  白永利的善举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潍坊市人大副主任、县委书记、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区、临朐供电公司领导多次实地考察、现场办公;工作人员进村入户,为项目实施打开“绿色通道”。尤其让白永利动容的是:县退休军人事务局局长驱车三十里亲手送来了精心制作的《宝鼎山田园综合体》平面图。临沂供电公司也没忘记这位退休员工,始终关注着扶贫进展,给予诸多帮扶。这些都是白永利的小山村成功“转型”的强大助力,也是他精准扶贫计划的信心来源。

  他深知,自己一马当先,乡亲们也必须跟得上。所谓求佛不如求己,这些憨厚木讷的乡邻才是白家庄改天换地的“内生动力”。第一步需要把闲散人力有效发动起来,让他们认识到这是在为自己干事;第二步他要将“叔伯子侄”们改造成一群具有职业意识和素养的务工人员,驱除千百年来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农民意识”。作为一个特殊的宣讲员,在工地、田垄,他细心地为乡亲摆事实、讲道理。如今让他最有成就感的是,乡亲们由好奇的看客,变成了自发的参与者:村干部们天天靠在项目上,不讲一分钱报酬;乡亲们像当年踊跃参军一样欢迎项目落地,每一个施工现场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这就是白永利“扶志”的成效,这就是他要的“人心”!

  人们都说白家庄的扶贫活动,就是白永利的“第二次创业”。已入衰年,白永利却焕发出了最大的热情。“第二次创业”虽无分文报酬,但收获的却是曾经的军人和电力员工的荣耀,表达的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情怀!

责任编辑:王萍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