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谢谢你,让我看到梦想的样子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0-09-11 10:10

谢谢你,让我看到梦想的样子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党校“冀语未来”扶贫支教之约

本报记者 梁欢池

老师为孩子们上成语课。


辅导孩子写作业

  “马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谢谢您还记得我的梦想,我会努力的!”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党校“冀语未来”扶贫支教青年党员讲师马跃洋收到了来自河北张家口蔚县孟家堡村张虎小朋友发来的微信留言。孩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真挚的情感,马跃洋的眼睛湿润了,她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2018年,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党校组建了“冀语未来”扶贫支教青年党员讲师团,这支队伍由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女员工组成,她们中党员占比90%,绝大多数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三年来,支教队伍不断壮大、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她们给孟家堡村的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播撒下梦想的种子。

  匠心——“打造‘五色’课程体系”

  孟家堡村原来是一个煤矿村,后来由于关停小煤窑政策,失去产业支撑,村民失去收入来源,只得外出务工。村子里的孩子们变成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的老人照顾。这里教育资源匮乏,没有学校,孩子们只能步行到很远的镇上上学。

  自2018年起,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党校充分发挥其在教材编写以及师资培训上的独特优势,从教育扶贫入手,联合张家口供电公司党委与张家口蔚县孟家堡村“两委”签订三年(2018~2020年)支教服务协议,建立了长期智力帮扶机制。

  当得知公司准备开展支教活动时,一直想为贫困孩子尽一份力的宋晓玮,第一个报了名。那一年,共有宋晓玮、王迪、马跃洋、焦洁、侯宇馨、史馨菊、张璐、朱琳琳8名新员工报名参加支教。

  “走进孟家堡贫困村,就能深切地感受到村里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不一样。村里的孩子大多处在正需父母呵护的时候,却远离亲人,缺少陪伴,比较羞涩胆怯,但能感受到他们内心是渴望关爱的。”现如今,宋晓玮已连续三年参加“冀语未来”扶贫支教活动。

  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这群“90后”的支教小姐姐们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课上好,绝不辜负孩子们的信任。“团队经过多次讨论,精心设计了‘五色课程’体系,即红色——党建引领,红色教育;绿色——能源环保,安全教育;蓝色——崇高理想,信念教育;橙色——地理历史,文化教育;金色——思想品德,行为教育。全方位多角度打开学生探索世界的大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团委书记朱翰超介绍道,“我们还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层次,把他们分成了两个班级。上午是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孩子上课,下午是五年级至七年级的孩子上课。在课程内容上,一方面,我们开发了一些主题课程,如电力知识、红色知识、防疫知识等,另一方面还是以辅助孩子写作业为主。”

  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内生动力,支教团队还设置了透明评价体系。通过课堂表现、纪律遵守、知识掌握、才艺特长等方面对孩子们进行量化积分评比。“今年暑假班结束时,我们评选了‘暑期好儿童’,这都是鼓励孩子的方法。”朱翰超说道。

  初心——“守护孩子眼中的光”

  今年暑假,当支教团队的车子驶进孟家堡村时,早已在教室翘首期盼的孩子们跳跃着、奔跑着迎了上来,口中欣喜地喊着“宋老师”“王老师”……几个月焦灼的期盼、微信群里无数次的询问,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孩子们还是盼来了与支教小姐姐们的第三年之约。

  早在三年前,孟家堡村连一间像样的教室都没有。为此,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给孩子们修缮了一间屋子作为教室,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还捐赠了一间图书室。

  孩子们格外珍惜难得的课堂,每一次上课,他们总是早早在教室等候。有时候,原本下午上课的孩子,上午就过来了,扒在窗户听课。“看着他们求知的眼睛,我们是既欣慰又感动。”宋晓玮说,但受限于教室空间,只能让孩子们先在图书室内看书。

  课堂上,老师引导孩子们树立理想,她们绘声绘色地描绘外面的世界,向孩子们讲述大学生活,拓展孩子们的眼界。慢慢地,理想的轮廓也在孩子们心中愈发清晰。

  “最让我感动的一篇作文,是一名小女孩说她想要成为医生,因为她的父母身体不好,常年在外边打工,她想要给爸爸妈妈看病,希望他们都身体健康,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写得特别朴实动人,我也鼓励小女孩要不断朝自己的梦想努力。”谈到孩子的梦想,宋晓玮说道。

  班级上的一名叫张虎的孩子引起了马跃洋的注意。“在第一年的美术课上,张虎画了自己的理想,他想要当一名考古学家。但因为画得比较抽象,当时还被班上的同学笑话了,他就特别难过,哭得特别崩溃。”马跃洋说,“第三年的时候,当我再问他还想当考古学家吗?他回答‘想’,我就鼓励他,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去做,肯定能收获很多,肯定能变成很厉害的人。”

  “相较于具体的知识,我们更加注重给孩子们传递一种信心和信念,让孩子们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理想。”宋晓玮说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已经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

  孩子们变了,原来不爱说话的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了,原本没有方向与目标的孩子也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原本不爱问问题的孩子也会主动地找老师提问了,这些变化都让支教老师们由衷地感到高兴。

  暖心——“你真像我的妈妈”

  孟家堡村的孩子很苦,但支教老师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甜”。孩子们把这群年轻的老师们当成了亲人,有任何事都会第一时间找她们倾诉。

  一天,班上的王欣冉小朋友突然找到宋晓玮,说自己的作文书被姥爷卖了,宋晓玮感到非常震惊,二话不说,立即带着孩子家访去了。“到孩子家里后,就发现屋子是比较简陋的,孩子写作业的地方也特别黑,课外书都是哥哥姐姐留下的,并不适合低年级小朋友阅读。”宋晓玮说道。

  进一步沟通后她得知,王欣冉爸爸长期在山西开大车赚钱,妈妈平时也要在村里干农活,家里的老人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这才有了把作文书卖掉这一出。于是,她不仅仔细地反映了孩子在课堂中的表现,更向家长传播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强调了“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在她看来,帮助了一个孩子,也许就能影响到一个家庭。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党校不仅组织孟家堡村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文艺活动,还将“新鲜出炉”的电力科普图书捐赠给孩子们。

  支教老师从学习到生活,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让他们感到很暖心。有的孩子曾悄悄对宋晓玮说:“我觉得你真像我的妈妈。”“孩子们有时候会偷偷往我们手心塞糖。”“他们还会主动给我们表演节目。”说到这里,宋晓玮笑了。

  爱心——“是孩子给了我们动力”

  三年的支教让老师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虽然支教已经结束,但是孩子、家长与我们建立了微信群,依然保持着频繁的联系。有时候,我们也会在群里给孩子们解答问题。”

  孩子们不仅从支教老师身上获得了知识的力量,更感受了爱的力量。王鑫哲小朋友在给老师的感谢信中写道:“我开始的时候不敢回答问题,但我现在变勇敢了,也学会了很多知识,我长大以后也要帮助别人,就像老师帮助我们一样。”

  马跃洋说,大家总是认为支教就是老师给孩子们奉献,其实,是孩子们激励了我,让我能够在职场中每每遇到挫折时,都能回想起自己的初心,然后充满动力,他们像灯塔一样照耀着我。

  每次来上课,仅从县城到村里就要40多分钟,盘山公路难行,再加上村里条件简陋,可老师们却从不觉得苦。“因为我感觉自己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想到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也就不觉得辛苦了。”宋晓玮说道,“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我还会继续参加。”

  这股互帮互助的爱心洪流,不仅在孩子与老师之间传递,也在公司与社会层面获得了积极的反响。越来越多的“筑梦人”加入,续写与孩子们的约定,让支教精神薪火相传。

  2019年7月,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组织“冀语未来”扶贫支教启动会暨宣贯培训,讲师团扩充至32人。并于当年暑期在公司范围内15个有支教需求的贫困村进行全面推广,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为为实际工作的推动力,支教惠及学童500余名,用教育造血式扶贫,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决胜之战!

责任编辑:王诗蕊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