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陪老人说说话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0-11-27 10:35

戚晓国向莲奶奶介绍用电情况。

  为了生活,为了梦想,离开家乡和父母,到“理想之国”奋斗。留守的老人们,骄傲地说起自己的孩子,在异乡有了怎样的成就……但是,供电所的电力人知道,孩子不在身边时,一遇上事儿,他们心里有多无助,多孤单。

  “我家里停电了,也不知道到底哪里坏了,我孤老太婆一个人住,不知道该怎么办……”浙江诸暨暨阳供电所客户服务中心的宣黎明记得,和杨阿姨第一次打交道,她急匆匆地跑来供电所,说自己家里停电了。当时,抢修队员都出工抢修去了,他在所里值守。

  宣黎明给杨阿姨泡了杯茶,拿出纸笔,耐心地记下老人的信息,并表示一定会上门去看。离开时,杨阿姨双手合十,嘴里反复说着:“谢谢!谢谢!”宣黎明给杨阿姨留了供电所的电话后,又反复叮嘱:“有事随时电话来讲一声就好嘞。”可是,杨阿姨说,自己家就在离供电所不远的大桥路,她不喜欢打电话,还不如直接跑一趟,“反正你们单位在这里,你们总不会跑掉的”。

  那天,宣黎明和同事到杨阿姨家,换掉已经坏掉的断路器,很快解决了问题。

  宣黎明说,好像就是从那天开始,杨阿姨总会时不时去供电所“串门”。有时,就是来闲聊一会儿;有时,她来办事,比如帮小区单元楼里的其他户主代缴电费。渐渐地,供电所的员工们就对杨阿姨熟悉起来了。宣黎明想,老人喜欢来“串门”,这是对供电所有“安全感”。

  “我这个月电费才不到5块钱。”“这个月15块啊?用哪里去了!”村子里的老人们喜欢“攀比”,但是他们比的不是谁花的电费高,而是谁花的电费更低。

  暨阳街道宜南村有两位常年独居的老人——莲奶奶和杨大爷。莲奶奶真名叫邱玉莲,今年96岁了,她有两个60多岁的儿子,一个不在了,一个不在身边生活,虽说年纪大了,但她的脑子却很灵光,每月家里的电费,都能估算个十之八九。

  暨阳供电所台区经理戚晓国在这个片区工作了几十年,对独居老人格外照顾。每个月,戚晓国都要专程上门一趟,帮他们在“网上国网”App缴电费。在莲奶奶这儿,她每次都会认真询问本月电费,如果超出15元钱,奶奶的眼睛就会亮起来:“那么高啊?”然后,戚晓国就会帮她仔细分析分析,电费到底花哪儿了,再不厌其烦地叮咛道:“如果不是我来,谁要帮你缴电费都别信!现在骗子太多,骗术也多。”莲奶奶每次都听得很认真,回答得很认真:“晓得晓得,我只给你帮缴。”戚晓国心里知道,其实莲奶奶只是想和他多说一会儿话。

  在戚晓国管辖的片区,除莲奶奶和杨大爷外,这里的独居老人还有16位。他们的电费大约两三元钱一个月,戚晓国帮缴、帮垫,已是常事。在戚晓国看来,这都是微不足道的点滴小事,能多陪老人们说一会儿话,让老人的晚年生活不那么孤单,这是电力人的责任与担当。

  这天,暨阳供电所台区经理王文峰来到万寿街28号检查台区线损,和302室的杨大爷打招呼时,303室的许秋珍阿姨听到他熟悉的声音,马上从房子里走了出来,边走边说:“文峰,快来,我家卫生间的灯不会亮了,你来看看!”王文峰走进许阿姨家,掏出随身携带的工具,不到十分钟排除了故障。

  许阿姨今年76岁,自从4年前老伴过世后,全家经济来源是老伴走后的每月1200元抚恤金。王文峰是许阿姨家的常客,总会上门和她聊聊天、拉拉家常。许阿姨患有糖尿病并发症,视物模糊,识人听声,外出不便,王文峰还会带张纸,记下阿姨所需东西帮忙代购。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人们唠叨的话题,总离不开柴米油盐,他们想念自己的孩子,却常常只能对别人的孩子说说话。已在供电服务岗位上工作18年的王文峰深知,这些独居老人守着一个空荡荡的房子,特别易感孤独,最渴望的就是有人常去看看他们,和他们说说话。

  时代在快速发展,新技术产品不断更新,国家电网推出“网上国网”等产品不断升级电力服务,让生活更便利与美好。但是,总有部分人群,或因年龄,或因其他,更需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文关怀。对有近15万客户的暨阳供电所而言,像杨阿姨、莲奶奶、许阿姨等独居老人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众群体,但小众虽小,供电服务不能缺位。于是,暨阳供电所就成了他们的“契约家人”。在百百千千个日子里,给老人多些关注,多些安全感,多些温暖。(杜萌颖 章奇斌 )

责任编辑:王诗蕊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