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战“疫”中的“她”:功成必定有我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

  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神州大地,荆楚大地尤甚,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举国勠力同心战“疫”的数月里,多少人性之光、手足之情、互助之义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女性以特有的大爱、细腻、韧劲投身战“疫”,为驱散病疫的阴霾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战疫中的“她”用行动诠释了女性在参与新时代建功立业中“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和坚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学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国士出征,不念归期;古稀之年,勇毅前行;亲临一线,诊治病患。深深的压痕,慈祥的笑容,坚毅的目光——在抗疫期间,我们都被一位年逾古稀女性这样的一张照片感动到。从1月18日到武汉考察疫情,到1月31日再次向国家卫健委请缨,她的心里装满了病人:“当时武汉形势非常严峻,感染人数最多,病死率不断增加,我要到一线去,救治病人和降低病死率。”她用女性医者的仁心柔肠,给予病患康复的希望,给予生命重生的力量!   “国家有必要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单,形成真正有力的‘首席科学家’体制,长期支持一批团队一辈子就做某种病毒或细菌的深入系统研究,不追热点,敢坐冷板凳。别管这个病毒是来了还是走了。”说这话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带领着团队,已经在生物安全领域的“无人区”几十年如一日地坐冷板凳、上下求索。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她长期与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以始终如一的执着热爱,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坚强过硬的军人意志,打赢了一场场硬仗。她用女性将军的钢铁柔肠,为国家和人民铸造“生物盾牌”,从病魔手中抢得宝贵的生命和时间。

  “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在疫情初期,看到病人病情发展得太快,治疗手段用尽后还是离世,看到口罩、防护服的紧缺,看到大批涌入医院的病患,在坚守抗疫一线的同时,感觉“这次把一生的眼泪都流光了”!可痛哭一场后,她又一头扎进病房,那是她必须坚守的战场。

  除了李兰娟、陈薇、张继先,大批坚守在平凡岗位的女性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建设者、志愿者、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在这场战“疫”中一马当先,忘我投入,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们业务精湛、吃苦耐劳、心细如发,有人甚至评价说她们在这场疫情中迎来了属于中国女性的“高光时刻”。据统计,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中,女性大约占到了三分之二的比例。在抗疫一线,女性医生约占50%,女性护士更是占到了90%。爱美如她们,在抗疫中终日与护目镜、口罩、防护服为伍,素颜、黑眼圈、疲惫的脸上布满压痕。她们用超常意志忍受终日身穿防护服,断水断粮,不能如厕的不便;她们用医者仁心视病人如亲人,与死神赛跑,与病魔斗争。还有成千上万的女性社区工作者、建设者、志愿者、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她们默默地坚守岗位,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为城市正常运转输送不竭动力。她们为夺取抗疫保卫战的胜利,实实在在地撑起了“半边天”!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在新冠肺炎带来的阵阵寒意和磨难中,我们抱团取暖,向死而生。女性在这场战“疫”中所奉献出来的“她”力量,成为中华民族战胜困境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也是女性奋进新时代,努力创未来的生动侧写:“建功新时代,功成必定有我!”

(作者单位:南方电网广东梅州供电局) 

 

责任编辑:王诗蕊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