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我们家的老兵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

  一直以来,总想写点关于父亲的文字,但是每次才开头就不敢写下去,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我的父亲是很严肃的,加上他老人家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所以总是怕因措辞不当而引来父亲的责怪(尽管他看不到我写的东西)。至今,我都没敢写过有关于父亲的任何文字,哪怕是上学时也没有写过“我的父亲”这类的作文。

  我的父亲生于1945年11月,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年幼的父亲吃了不少苦,在父亲8岁的时候,奶奶去世了,父亲带着仅两岁的妹妹开始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好在父亲没有放弃上学的梦想,没有学费就自己挣,大跃进时期,我们老家有一个炼钢的地方,父亲靠背钢材挣到了自己的学费,然后继续上学,冬天没有鞋穿,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就跟着牛群的后面走,牛排完粪便后就往牛粪里面踩,这样可以暖和一下自己的脚。早上上学天还没亮,没有油灯,我姑姑就举着火把照着父亲起床、吃饭,那些火把是姑姑利用白天给生产队放牛的时间做的(后来姑姑去世的时候,父亲嚎啕大哭,看着一个60岁的老人哭起来,真的是老泪横秋,很揪心),每次父亲提起这些事时,总是面带微笑,我不知道这个微笑代表着什么,是对年少时辛酸生活的怀念还是对过往的唏嘘感叹?

  父亲18岁时,当了生产队长兼民兵队长,任职期间,小有成就,让全村人吃上了饱饭,22岁时应征入伍,村里的人们因为害怕再次挨饿,一度不让我父亲去当兵,最终阻拦无效,父亲还是入了伍。在抗美援越的战场上,父亲被炮弹炸伤了,在腿上留了一个疤痕,这个疤成了他老人家骄傲的“帽徽”,一旦谁提起抗美援越这个事情,他老人家就滔滔不绝的给人讲述当时的情景:“去前线前,部队领导说全世界还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着我们去解放,于是我就跟着大部队上去了”,最后还不忘把“帽徽”展示一下,然后在别人敬佩的眼神中悄然离开,有点一代大侠的意思。

  我们家有兄弟姊妹三人,都比较怕我的父亲,父亲对我和我哥要比对我姐严厉一些,早上的懒觉是不敢想的,起床迟了要挨揍,头发不能超过耳朵上沿,这是规定,否则他老人家就亲自动手剪,完了就只能剪板寸了,因为满头的坑坑洼洼。我们姊妹三人小时候是必须团结的,不能闹矛盾,否则会被拉到祖宗牌位下挨个的训话,还得写下保证书,保证书上除了要深刻检讨外,还要自己制定下次再犯时怎样惩罚,好在我年龄相对小一些,一般采用哭闹的方式来免于惩罚。

  现在父亲老了,加之身体不是很好,微信视频通话时都见他躺在床上,每每问及身体情况,父亲还特意将声音提高,然后说:“你听听这声音,显然中气十足嘛,身体好的很”,紧接着就是一阵的咳嗽。每次通话的最后几句都是嘱咐我要好好上班,虚心向老师傅请教,要尊重老师傅。最近父亲身体变得更差了,说话都感觉他很累,有时很想让父亲再严厉的批评我,哪怕是揍我也行,只要他能揍我,就说明身体没问题,但是现在看来这有点困难,就像父亲自己说的,岁月不饶人啊!

(作者单位:三和村茶园电厂)

 

责任编辑:王诗蕊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