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让“老区”≠“贫区”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0-08-07 11:19

  让“老区”≠“贫区”

  ——记山西汾西县供电公司驻村第一书记刘红亮

  瞿思远 刘红芳

  老区不应该是贫困区的代名词,我要和老区群众一道拔掉穷根,踏上小康之路。

  7月31日清晨,位于黄土高原的山西汾西山城还在熟睡。刘红亮蹑手蹑脚起来,向暖泉头村委新建的大棚蔬菜基地走去。今天是大棚蔬菜第六次批量售出,他要组织人员尽快摘取装车,确保新鲜蔬菜第一时间上市上架。

  2015年,汾西县供电公司结对帮扶暖泉头村,委派40岁的刘红亮担任“第一书记”。今年是他来到村里的第五年。

  把脉问诊 切中贫困病因

  暖泉头村辖暖泉头、佐木掌、靳家庄三个自然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村中有一眼水泉,泉水急涌,清冽可鉴。这样一个普通村庄还有着鲜亮的红色基因:抗战时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工作者在暖泉头成立了战斗剧社,创办《战斗周刊》。村中的烈士陵园默默地诉说着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

  但是,这样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革命老区却是汾西县120个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427户1118口人,其中贫困户252户695人,贫困人口竟占到一半以上。刘红亮深刻意识到村民们应该过更好的生活,应该和全国人民一道阔步奔走在小康路上。

  说着容易,干起来非常不易。“行啦!行啦!别摆没用的花架子,我还要出工锄田呢。”村民普遍认为扶贫不过是走走过程、做做样子,不会看到真金白银的。刘红亮觉得,只有打开群众心扉、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于是,刘红亮与村委干部一道进村入户,实地摸排,反复研究。田间地头,茶余饭后,到处留下他们访贫问寒、促膝谈心的身影。

  经过深入调研,他逐渐理清了暖泉头村每家每户的致贫原因和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想法。村里252户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67户;因残致贫的8户;因学致贫的17户;因缺乏劳力致贫的25户;因缺乏技术致贫的100户;因缺乏资金无法扩大再生产的35户。群众最希望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他们在脱贫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哪怕脱皮掉肉,暖泉头村委不脱贫,我们决不收兵!”他给自己也给扶贫工作队发下了重誓,也把自己和扶贫工作队逼上了梁山。精准扶贫先从“精准”开始,他们在对每户深入了解和群众评议的基础上,筛定了暖泉头村委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将村中整体概况及每户基本情况详细登记建档,作为因村施策、因户施策的依据。

  光伏帮扶 铆定硬核收益

  刘红亮牵头的扶贫工作队与村干部反复研究,再经群众大会讨论后,最终决定以村级光伏带动、普及户用光伏作为该村脱贫突破口,以进一步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主要抓手,同时结合电网改造、劳务就业、易地搬迁、小额信贷、政策扶贫、社保兜底等措施,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说干就干。刘洪亮立刻回公司找领导积极汇报,赢得领导层的一致同意和支持,公司投资40余万元对暖泉头村实施了电网改造,新增400千伏安配变一台,组立高低压电杆70基,更换老旧进户线103户、3000余米,迁移表箱70余块。同时与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积极对接,利用扶贫政策,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建了415千瓦的户用光伏和一座100千瓦的村级光伏发电站。据测算,光伏电站的并网发电为暖泉头带来每年大约50万元的经济效益,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成为汾西县脱贫攻坚战“一村一品”主打的样板项目及发展其它产业的有力后盾。

  为满足光伏电站和户用光伏并网需求,刘红亮再次争得汾西县供电公司同意,出全款10余万元,对暖泉头村的配电变压器进行了增容。为确保贫困户及早受益,该公司在春节期间顶风冒雪,连续作战10多个小时全面完成了配变接火。有了充足的电力供应,村里新增了养羊场、养鸡场,打破了以往完全依赖耕作的困境。

  与此同时,刘红亮利用自己在县城的人脉资源,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反复汇报沟通,经过大家的努力,介绍村中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36人,硬化通村道路5.63公里,实现全村有线电视信号和网络信号全覆盖,对佐木掌、靳家庄2个自然村173户467人实施了整体易地搬迁,到2019年底搬迁入住率已达100%。

  应急救困 汗水换来新生

  今年春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群众不得外出。刘红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坐吃山空,群众怎么耗得起?他返回公司,争得5万元扶贫资金,抽调几个懂技术的群众,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戴口罩施工,将去年用村集体资金备料准备新建的塑料大棚搭建了起来,目前,投资13万元、占地600余平米的大棚已产生效益,受益贫困户达252户。

  村民贺富祥早在十几年前就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女儿23岁患有先天性残疾,没有自理能力;大儿子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早早辍学外出务工;二儿子还小,但也想退学,赚钱贴补家用;一家五口人,里里外外全靠贺富祥妻子郭贵英一人苦苦支撑。郭贵英参加了几次学习活动后,死活不让二儿子终止学业。她说:“这些日子与刘书记打交道,我总算想明白啦,人穷志不能穷,再穷再苦,我也要让家里出个文化人。要不,这辈子别想脱贫。”此外在刘红亮的带领下,暖泉头村委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开发了公益岗位,修建了文化广场,建起了道德银行。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今的暖泉头村委,新、绿、亮、洁、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团结和谐,共奔小康的氛围越来越浓。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年底,暖泉头村委实现了整村脱贫,昔日的革命老区、贫困山区昂首迈向了全面小康之路。刘红亮这位村民心中的“自家人”、同事眼中的“乡下人”,看着这份自己不知付出多少心血的成绩单,笑着笑着却流出了眼泪,几度哽咽。

  站在村东岭上,俯瞰秀美河山,憧憬着暖泉头村的光明未来,刘红亮仿佛看到了一个繁荣富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昔日的老区涅槃重生。

责任编辑:王诗蕊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