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原国家能源部部长黄毅诚谈新能源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

    2008年,我国电力工业迎来不平凡的一年。在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中,在不断升级的电煤矛盾中,电力工业走进节能减排关键年。我们电力行业改革下一步应该如何走?新能源能否成为破解当前困局的良药?
  本期《对话》非常有幸的请来了原国家能源部部长黄毅诚同志,就当前我们面临的行业状况进行了权威的分析。

  我对目前中国电力形势的总体评价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是:“我国目前电力发展的总体形式大好”;第二句话是:“在大好的总体形势下,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

  我说电力形势大好,是因为现在全国人民尤其是各级领导对电力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都有了很高的认识。今年春天,我国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对电网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我们的总理讲了一句话:“什么都很重要,最重要的是电!”这句话就高度体现了电在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没有电,什么也办不成。我们高兴的看到,不只是国务院领导,各省市领导也对电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意识到了缺电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的确,在现代化的社会生产生活中,电的作用无时无刻都在体现,哪怕只有两个小时没有电,人民群众都会因为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便而产生很大意见的。
  我说目前形势大好,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说我们的电力工业现在已经走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国家连续三年每年一亿千瓦的电力建设速度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我们在2006、2007、2008年连续三年的时间中,迎来了电力工业突飞猛进的高速增长时代,如此之大的电力建设规模,基本上满足了对电力的需求,为未来我国电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电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它首先要承担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需求的社会职能,其安全保障不容忽视。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应该说问题还是不少的。其中首要的一点,我想是我们国家现在对于电力的属性缺乏一个统一的正确认识。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的一贯主张是:电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常说的那种商品。现在,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电的基本属性是商品,要把电当成商品来看待和运作,希望电可以进行市场化流通。我个人并不赞同这种说法。我认为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才是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一般来说,凡是商品就要有一个统一的特性,那就是在市场中体现出来的赢长亏跌。简单说,就是市场上供大于求了,我就降价;市场上供小于求了,我就涨价。然而,这样的特点在我们国家电力工业身上表现不出来,甚至说,是不可行的,因为电在紧缺时也不能涨价。作为商品,还应具备一个特点,那就是:怎么赚钱?凡是商品,一定是以在市场交易中多盈利为目的的。但电力工业本身也应该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国家的电绝对不是这种商品,它不可以以盈利为目的。现在,还有部分经济学家在写文章讲电力的市场化改革还不够,还要继续深入。我想,在这个概念上,我们的经济学家和业内人士以及各方面的专家和领导都要有一个慎重的态度,一定要到现实中去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多了解现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电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它首先要承担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需求的社会职能,是具有公用性质的。对于电力的改革与发展,我们要把握正确的方向,要避免把我们的电力事业引领到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去,以免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严重影响。
  我坚持认为,电的第一属性是公用、是服务,它不是我们在市场经济学中所谓的商品。我记得以前李鹏同志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他讲:“电是特殊的商品”。什么才叫做特殊呢?就是说电不是一般的商品,我们在看待它的时候要客观,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样,建设我们国家的电力事业,也要注重实事求是,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们国家现在的电力建设存在不顾资源的情况,还谈不上资源的优化配备。现在,我们各个省和地方都争先审批项目,在全国范围内谈不上整体的优化资源配置。我认为,在产煤的地区,特别是在储量大的褐煤地区,应该就近大规模的建设电厂向外输送电力。这样,煤不用运输,褐煤的成本很低,国家可以得到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现在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各个省份都在执行自己的电力建设计划,这样会增加发电成本和环境成本。造火电厂,煤从哪里来,如何运输,这都是问题。我们国家在今后的电力发展中,要全国一盘棋,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电力建设要有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长远规划用来指导电力的发展,我们原定到2020年完成的电力建设目标到今年就要完成了,规划失去了作用。
  我们常说的发展电力建设有两个环节,一个是调动大家一起办电力的积极性,这一点现在执行得很好;另外一个是国家需要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这点也很重要。当大家的建设积极性高涨的时候,需要一个统一的总方针来进行宏观规划和调控。比如现在的风电建设,同样一个机型,国内多家公司去国外引进技术,外国厂商自然很高兴看到这样的情况,把同一个技术收取多次转让费,而受损失的却是我们的国有企业。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就我国的电力发展来讲,一定要在充分调动各级力量积极办电的同时,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指挥作用,要用统一的政策和技术标准,大力推广适合国情的先进技术。在这个方面,我们现在还存在很多不足。无序建设的发展模式虽然让整个电力工业的规模提高很快,但是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的弊端已显现出来。实际上,不只是在新能源领域,就是整个电力行业也存在。我曾经给总理写过一封信,主要的意思就是:电很重要,但是谁来管?国务院现在主要依靠国家发展改革委来进行规划管理,而国家发展改革委又靠谁来管呢?主要依靠能源局。我曾经写信报告总理说:“总理,我向您报告,在发改委能源局有一个能源处,处里有三个人,一个处长,一个副处长,一个办事员,能把全国的电管好吗?”这是我前年写的信,现在的情况也并没有多少变化。国家进行电力体制改革,一是要精简机构,而现在电力管理机构不是在精简而是在大膨胀;二是要下放权力给企业,而现在企业权利又全都集中在北京。所以,我对当前电力的总体形势评价是形势大好,问题不少。

  中国拥有很大的一个潜在能源,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快速发展。我认为,未来中国的电力产业很大一部分要依赖太阳能的发展。

  在新能源方面,我以风电为例来谈。90年代,我做国家能源部部长的时候,主持召开过全国风电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风电,使风电成为电力的一个方面军。但是,在200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未来20年发展规划的时候,只提出到2020年我国的风电装机规模要达到300万千瓦。我当时就找到了有关部门提出我的意见:这样是不行的,目标太小。后来有关人员告诉我说,这个数字已经被提高了,涨到1000万千瓦了,后来又说涨到2000万千瓦了,现在的最新说法是到2020年要发展到3000万千瓦。我觉得,3000万千瓦也很不够,以后肯定还要大大增加。这个事情就反映出我们现在的电力规划管理人员对于风电是缺乏足够的专业认识的。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怎样能管好能源?关于风电的发展速度,我去年向国务院写过报告,一年要建设1000万千瓦。另外,我还想说的是,新能源不只有风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太阳能。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太阳能蕴藏量非常
  丰富,这种能源的巨大优势是其他任何能源不能比拟的。当然,发展太阳能现在也存在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价格偏高。那么这个价格高的问题如何能被解决呢?我想,一个是加强科研,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来降低生产成本;一个是用,通过大量的实际应用来使价格下降。现在,全世界的太阳能价格已经有了大幅下降,但是相比其他发电方式来看,还是偏高,还需要继续下降才能有利于推广。
  以北京为例,一年平均的日照时间达到2670小时,而在我国的西北很多地区全年日照时间都超过3000小时。这么大的资源,应该怎样充分利用?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件事情。当前,科技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进步。中国拥有这么大的一个潜在能源,一定要把握住机会,使其能快速发展。我认为,未来中国的电力产业很大一部分要依赖太阳能的发展。这样大的一个产业,要想发展迅速,需要国家的大力推进,需要加强科研,提高自主研发的力度,进一步降低成本。我们在新能源立法中规定,要建立新能源发展基金。我曾提出过建议:三峡建成以后,把三峡基金转过来。一年有上百亿的资金,可以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大的支撑。总的来说,我认为我们国家的新能源发展,一个是靠太阳,一个是靠风当然还有生物质能源。风电在中国将来不是建几千万千瓦的问题,而是建多少个亿万千瓦的问题。

  我建议,国家应再出台几项政策,以进一步调动大家办风电的积极性并引导企业不走或少走弯路。要加大几项关键短缺设备的生产,这样一定会使我国风电得到进一步加速发展。

  现在,我们都以高兴的心情,看到我国风力发电在加快发展。2007年一年就增加了340万千瓦,这已经超过了2001年规划的我国到2020年的风电目标,真是可喜可贺!当然,相比我国对风电的需求和可能,还远远不够。前几年,我曾建议大力发展风电,目标是:经过几年努力,使我国风电每年能达到新增1000万千瓦的水平。我的观点是:在我国大规模发展风电不但有需要而且也有可能。一是有丰富的风力资源,陆地加近海总共有15亿千瓦以上;二是有需要,近几年每年新增发电装机都在1亿千瓦,其中80%是火电。现在全世界都在大讲大气变暖问题,我国已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对减排有优势的应该率先发展;三是技术上有能力,现在已经出现了几家年产千台大型风机的企业。我建议,国家应再出台几项政策,如一个地区的风电电价应统一,并预先公布,以进一步调动大家办风电的积极性并引导企业不走或少走弯路。要加大几项关键短缺设备的生产,这样一定会使我国风电得到进一步加速发展。

  根据7亿千瓦的风力资源,在陆地建3~4亿千瓦风电是完全有资源保证的。

  我国陆地上有多少风力资源?这个问题已经讲过很多次,为什么现在又提出来?最近从报纸上又看到,有人写文章说我国陆地风力资源是2.53亿千瓦,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容易造成误解。要引用这个数字,必须注明是“10米以内的风力资源是2.53亿千瓦”,这是国家气象部门公布的数据。我国现在建设的风电机组,已经大大超过10米高度了。由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树木和高低不平的大地的阻挡,从理论上的计算和实地立杆测风可以得知,在50米高度的风力强度比10米高度要增加一倍,即5.06亿千瓦。现在国内大量建的单机1500、2000千瓦的风电机组杆塔高度都在75~100米。根据新疆电力公司在十三间房地区立的70米高度的测风点实测的数据: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约为8米,而10米高度约为6米。在河北省张北地区,由北京节能投资公司立杆测风的结果,大体上也是这样。风速和风能是立方关系,由此可以推算出70米高度的风力资源是10米高度的2.5倍,约为6.4亿千瓦。因此说,如果杆塔高度在100米以内,全国陆上可利用风能将达到7亿千瓦。现在世界上发展风电,为提高发电效果,有意把杆塔向高度发展。我建议国家在西北地区选几个风力点,安装几座高度在200米的测风塔,测量各高度的风力数据,供大家参考。按照7亿千瓦风力资源测算,在我国陆地上建3亿~4亿千瓦风电是完全有资源保证的。

  我们电力事业的未来还是要依靠新能源,要靠太阳、靠风、靠生物能源。

  在陆地上大规模建设风电,如3亿、4亿千瓦,不仅可大大增加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且还可以起到减缓西北风力的作用。不论减缓多少,在西北大规模建设风电,特别是在所有的大风口建电,对西北的风势一定会起到减缓作用。沙尘被扬到空中,送至远处,靠的是风的能量。在我国的北方和北京地区,每年冬春两季常常会出现扬沙和浮尘天气。这些沙和浮尘为什么会被吹到北京地区?这主要还是因为从西北刮来的风能量过大。如果在西北地区,特别是在一些大风口大规模建风电(不是小规模的),就会起到阻挡风力的作用,降低风的强度,从而减少被吹到北京的沙和尘。2002年,日本有位气象专家,写文章说要想减少吹到北京的沙和浮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西北特别是在风口大规模发展风电。
  几千年以前,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足,自然条件好,这也是我们祖先为什么在这里生存发展的原因。后来由于地球运动,板块挤压、碰撞使西藏高原隆起,阻挡了从印度洋来的暖湿气流向北的移动,从而改变了我国西北的气候。现在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还有一个口子冲流向印度洋,在这个口子可以看到有一部分湿气直冲流向西藏,这一带的雨量也很丰富。可惜这个口子太小,流过来的湿气有限。我们可以想象,若在西北大规模建设风电,可以部分阻挡西北的风势,也就是相对的增加东南方向来的暖湿气流向北的力量,使暖湿气流得以向西北延伸,达到增加西北雨量的目的。前些年,沈阳有两位高级专家给国务院写报告,为使雨线能够向北移动,增加那里的雨量,他们建议在西北大风口建设挡风墙,从而减弱西北风势,使东南方向湿气向西北推进。但在西北建几百公里适当高度的挡风墙,一是投资巨大;二是也不可能把挡风墙建到几十米高;三是又没有直接经济效益。而在西北特别是在大风口大规模建设风电,不仅可以大量增加电力,还可以阻挡西北的风力,达到减少北京地区的风沙天气,同时使东南方的湿气向西北推进,从而实现增加西北雨量的目的。这项措施有很大的经济效益,是一项巨大的经济发展战略项目,希望国家组织多方面的科技力量来进行研究和论证,并制定出相应的分步实施规划。特别是要相应的建设输电能力,把风电送到能够被消纳的地区。不管大规模建风电能否对西北气候产生影响,大量发电对经济总是有益处的。
  最后,我还要重申一点,从长远看,达到全面小康社会全国人均一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是不可少的,发电行业还是任重道远。我们电力事业的未来还是要依靠新能源,要靠太阳、靠风、靠生物能源。我们的电力事业的发展还是需要国家更加重视在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修订发展方案,做出合理的规划和调配。就像现在电力行业普遍在谈论的煤电危机,电力与煤炭的矛盾等。这不是电力一方的问题,也不是煤炭一方的问题,而是我们国家的总体经济管理中的问题,要统一考虑,不能煤价是市场调节,电价执行计划经济。这些都需要我们有关部门予以充分重视,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总结,才能促进我们电力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