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1-03-15 16:18
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网络安全先行
——访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
邓恢平
打造电力行业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使网络安全成为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安全底座。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力度和速度空前,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挑战也越来越大。近日,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就保障电力网络安全等问题接受了《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
中国电力报:近几年,国外多次大面积停电事故均与网络攻击有关,您如何看待上述事件?
周鸿祎:当前,网络战已经成为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网络强国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不断向其他国家进行网络渗透和攻击。360通过网络安全大脑,已经发现了44个境外高级黑客组织。针对多国电力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事件,已经充分证明了网络战早已成为了一个遏制他国稳定、发展的投入较少、破坏力极大的手段。
人类正在迈向智能化革命,电气化、电子化和智能化,都离不开电能的支持,所以电力系统成为目前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瘫痪了电力系统,就相当于瘫痪了整个社会的金融、交通、通讯、生产等,甚至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因此,针对电力系统的网络渗透和攻击事件,会在未来经常出现,特别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中国电力报:您如何评价当前我国电力行业整体网络安全等级?您认为还有哪些有待加强的地方?
周鸿祎:我国电力行业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投入建设一直都很高,且网络安全建设投入也是在我国各行业内最多的。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2020)》,电力行业网络安全建设投入占我国全行业的40%以上,远远高于排名第二制造业的15%左右,是我国十分重视网络安全建设的基础行业。电力行业通过10多年的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的建设,形成了有效的电力网络安全16字方针,成为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基本网络安全原则。从我国历年的网络安全专项行动来看,电力企业也是我国各工业行业里整体表现最好的。
不过,新技术的发展将给以电力为代表的能源基础设施企业带来很大的安全挑战。一是关键核心部件和软件目前还无法自主,且特别可能会受到供应链攻击,需要加强在关键核心部件和软件的网络安全检测、监测等一体化安全保障。二是电力行业的业务逻辑复杂,业务数据具体化,安全需求碎片化,结合业务逻辑和数据驱动的一体化安全运营及保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快速完善。三是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的人才培养,特别是懂得电力行业业务生态的网络安全人才极度缺乏,需要不断通过网络攻防,加深业务和网络安全的一体化融合。
中国电力报:对持续提升我国电力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您有何建议?
周鸿祎:在当下电力行业如火如荼地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网络安全先行,形成数字时代的安全共识,共同打造电力行业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使网络安全成为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安全底座。
首先,应打造具有安全基因的业务系统。随着如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大量的应用,利用应用技术倒逼基础技术的升级,提升电力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是根本目标。因此,在如此关键节点上,需要把网络安全技术和电力行业的核心业务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在电力企业内的存量设备改造、新增系统建设过程中,加强安全公司和自动化设备供应商、集成商联合研究及研发,形成具有一定本质安全的设备及系统,是一条重要的发展路径。
其次,应加强网络安全复合型人才建设。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需要具备很高数字化操作技术的人才。电力行业打造网络安全底座,更加需要具备网络安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电力报:今年两会,您带来的提案中有一项是“关于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安全基座”的,这对于能源行业发展来说,将带来哪些好处?
周鸿祎:我提案中提到,很多城市都在打造城市级的网络安全大脑,把网络安全服务打造成像水、电、气一样的基础服务,为城市数字化提供保障。城市的数字化和能源行业的数字化是一件事的不同维度而已,是需要协同发展的。在打造城市级的网络安全大脑的同时,也需努力打造各个行业的网络安全大脑,比如能源行业的网络安全大脑、交通行业的网络安全大脑等。
360的网络安全大脑是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城市级的网络安全大脑会从终端用户侧发现并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保障城市的网络安全,同时将用户侧的网络安全问题,通过360的网络安全大脑的综合分析,可以提供给能源行业的网络安全大脑进行行业适配和交叉分析,是保障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不同维度的数据来源和分析依据,甚至是网络安全决策依据。这种协同工作,解决了网络攻击的可视化问题,构建了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维度的网络安全“雷达”和“反导系统”,可以一体化地保障我国的智慧城市、数字中国。
责任编辑:高慧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