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1-03-15 16:18
加快推进电力数字化转型
现代信息技术为电力行业提升效率、节能减排提供支撑
邓恢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包括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作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行业加快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对于提升能源安全和效率,促进能源行业节能减排,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助力提升电力系统安全和效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推进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性行业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收费水平,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由此可见,保障能源安全和继续降低市场主体用电成本依旧是工作重点。
但是对于电力行业来说,随着电网“双高”问题日益凸显(即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以及一般工商业电价已经连续多年下调,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推进企业提质增效存在较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国家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东风”为电力行业应对上述挑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加快推进电力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是提升电力安全和效率水平的重要手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指出,应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技术,在发电侧引导企业加快智慧电厂建设,电网侧推动合理网络结构,用户侧推广智慧用能管理,积极构建“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的新一代电力系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陈进行也表示,应推动数字化赋能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升级。加快大数据、5G、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发挥智慧能源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强新能源产业数字化的顶层设计,将新能源数字化平台建设从企业行动上升到国家方案,在全国范围部署和应用统一的数字化运行平台。汇集行业数据信息,立足我国数据资源优势,形成基于数据相关性关系的能源电力重大创新成果,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积极融入数字化社会建设,提升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能源电力系统的数字领军企业和数字化人才队伍,支撑“十四五”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对此持相同看法,他认为,智能化是应对未来复杂能源系统,提升能源效率和安全性的关键工具。
推进电力“减碳”的有力抓手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是能源行业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探索建立高效的市场化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碳交易机制,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抓手,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碳交易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但是如今,随着“云大物移智链”等技术在能源电力行业的广泛深入应用,通过现代信息数字技术支撑碳足迹全生命周期的可信记录、碳排放全要素的可信流转,为碳交易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市场环境,以及可视、可信、可靠的监管环境已经成为现实。
例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日前发布的“区块链+碳交易”生态网络场景。既可以聚合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信息,实现碳交易从排放权获取、交易、流通,到交易核销、统计的全流程数据上链存储与可信共享应用,促进碳交易市场的透明化、有序化、便捷化。又可以建成基于区块链的清洁能源消纳平台,构建灵活的能源交易模式、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和智能化的补贴核算机制,推动发电侧、电网侧与需求侧凝聚清洁能源消纳合力,积极服务我国新能源发展。还可以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电网输电、冬奥场馆用电等关键环节数据上链,建立了基于区块链的绿电溯源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石玉东指出,应加快碳排放交易数字化转型,利用区块链、能源大数据、5G通信、人工智能等数字新基建契机,完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数字化交易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碳排放监测和评估的精准度,拓展重点行业监控范围,建成全面、精准、高效和可追溯的碳排放监测与交易系统。
责任编辑:高慧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