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配电设备企业加紧研发数字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1-01-08 13:37

数字技术赋能电力物联网

配电设备企业加紧研发数字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记者 秦虹 报道 “针对当下的时代环境,电网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配电物联网建设作为电网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向上联通能源多样化供给,向下应对电力需求的日益复杂性,电网安全和高效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中电科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科安”)董事长吕文奎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在电力设备广泛部署的同时,电力系统也变得愈加复杂,其安全与高效问题逐步被重视。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更多的电力设备获得了“用数据交流”的机会,从而可帮助运维人员反被动为主动,助力运维与节能的双效提升。因此,加速电气化与数字化的融合,才能成就从供电侧到用电侧全链条低碳化高效发展。

  电网数字化撬动配电市场新需求

  随着“大云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发展、应用,推动电网加快迈向能源互联网,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力“数字新基建”十大重点建设任务,加快建设能源大数据中心、电力北斗精准时空服务网、能源工业云网等,南方电网公司也加快建设数字电网,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成覆盖电网各专业的物联网平台。

  数字化建设在输电最后一公里的配用电环节首当其冲。目前,传统配电网由于缺少通信网络支持,切除负荷手段相对简单,通常只能切除整条配电线路。因此,从业务影响、用户体验等角度出发,亟需通过精准控制减少对重要客户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可实现精准负荷控制及配电自动化、低压用电信息采集、配电网移动巡检、配电网差动保护等多样的应用场景。

  从智能终端设备的革新,到电力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再到综合能源服务,电网数字化转型撬动了国内千亿级电力电气市场的繁荣,以及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和创新方案的落地。“数字化在配电网建设中架起配电网互联的桥梁,通过互联互通、边缘控制、应用、分析与服务三个层面,应用数字化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电网更高等级的资产管理,提升配电网运营效率、灵活性、系统运维效率与能效,助力配电网安全、可靠、高效绿色,以及可持续发展。”珠海康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事业部副总经理杨辉说。

  “数字化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及南方电网公司的战略目标。作为生产型企业,良信电器也十分注重自身的数字化升级。良信电器从华为引入了IPD的产品研发模式,从客户需求管理到产品满足,已经全部进入数字化时代。”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电力行业总监鲁开红说。

  还需提升设备感知能力

  目前,配电网数字化转型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原有的技术平台可能老旧,无法适应金融科技时代的业务创新;二是很多新技术难以和原有系统进行匹配,新旧系统融合是平台创新的一个难点。

  “以电网线损管理作为一个重要案例。‘线损指标’是每个省级电网公司实施精益化管理的重头,如果以每个省网公司每年5%的线损率计算,则对应数十亿元的电费损失,这是当前电网管理中一个很大的痛点。更重要的是,受限于早期设备的低数字化水平和落后管理方式,管理者无法定位损失的故障点在哪里,这成为困扰电网公司进行电能损耗分析和降低电损的最大掣肘。”吕文奎举例说。

  无独有偶,南京大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彭宁宾介绍说,在配电网边缘计算网关台区智能终端部署上,也面临着一系列难点,尤其随着终端应用深入,终端数量巨大、覆盖面广、应用部署各环节的问题将日益凸显,对配电物联网建设造成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首先,配电设备必须从原来的“哑设备”变成能感知环境和自身状态的“互联设备”,即实现中压设备、低压设备、强电设备、弱电设备等底层设备的互联互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撬动整个生态圈的力量。第二,在边缘控制层从“监视”进化到“控制”。以往传统的监控系统很多时候只是在做边缘监视,未来边缘控制不再仅仅是可监视这一种功力,智能配电系统中的边缘控制,可理解为兼具可监视、可控制、可跨系统、可跨云边功能。第三,在应用、分析及服务层关注全局与全景。

责任编辑:高慧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