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储能产业发展下一个十年三大待解命题

来源: 时间:2020-10-22 16:33

“安全、价格、商业模式”

储能产业发展下一个十年三大待解命题

 邓恢平

  日前,第十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深圳召开,大会以“共建储能生态链,开启应用新时代”为主题,来自国内外储能上下产业链800余家企业的16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在为期三天会议中,150余位专家围绕储能产业、政策解读、储能系统集成、储能安全、梯次利用、储能电站规划与设计、储能项目建设与投融资、储能电站并网与调度、储能标准与检测、储能电站建设与运维、新型储能技术及应用、电力辅助服务及现货交易、电力互联网、综合能源服务与车辆互联等主题进行交流探讨。

  储能发展前景依然光明

  2019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明确储能设施费用不能计入输配电定价成本。这给2018年因为电网侧储能“异军突起”而进入发展元年的储能产业浇下“一盆凉水”,电网侧储能发展随之转入低潮期。然而,储能发展的步伐并没有因为电网侧储能的放缓而停下,储能发展前景也没有因此而“暗淡”,储能产业依然稳步向前,并作为支撑能源低碳化清洁化转型的关键技术日渐得到全球认可。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在大会上表示,储能已被纳入我国顶层设计与规划中,综合考虑电网侧、发电侧、用户侧、家庭储能、社会化服务功能储能设施等各方面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分别从人才培养、标准建设、示范项目、“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路径等方面加快部署和规划。今年5月,国家能源局科技司成立能效和储能处,进一步加快推进储能技术推广应用。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总工程师彭才德在大会上指出,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较差,可调、可控性较弱,随着近年来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需要更多的灵活性的电力调峰调频资源来进行发、输、配、变、用等全面的平衡。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必将引发电力系统对于储能长期持续的需求。面向未来,新能源与储能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原主任李俊峰对此持相同看法,他在大会上表示,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我国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实现能源清洁化和低碳化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实现能源智能化的前提是实现能源的数字化,这都需要储能技术的支持,所以我国能不能实现碳中和,很大程度依赖储能的发展。

  突破“安全、价格、商业模式”

  近年来,虽然能源电力行业对发展储能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但是因为存在安全、价格、商业模式的“三座大山”,储能产业发展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状态。下一个十年,要推动储能规模发展和应用,搬掉“三座大山”是当务之急,这也是本届大会上各方专家谈论最多的话题。

  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储能所电池室副主任、北京和瑞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部长杨林在大会上指出,推动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在技术上需要更安全、更高效,在价格上需要更经济,在商业模式上需要包括共享、租赁等更多探索。

  彭才德在大会上建议,一是要持续提升储能技术水平和发展质量,加快推动储能技术创新发展,支持新型储能技术开发,不断提高储能技术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二是完善储能发展支持政策和市场环境,给予储能独立的主体地位,完善发电侧和用户侧动态分时定价、容量市场、鲜活市场等价值机制。从全局衡量储能的价值。三是优化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配置,在战略层面结合国家高频率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需要,制定储能发展的路线图、行动计划。应用层面,统筹优化储能与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布局。

  浙江南都能源互联网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建华在大会上表示,我国储能基于现有政策和技术,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成熟有效的商业化模式。他建议,储能未来发展一是持续提升技术;二是以规模化发展降低成本;三是从顶层的设计上加快电力市场的机制尽快形成,研究有利于储能新模式发展的金融、税收、保险等政策。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在大会闭幕式上总结,要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着力增强储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储能系统装备、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加快推动储能在各个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同时也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步伐,建立健全规划设计、政策、标准与知识产权体系,为储能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责任编辑:高慧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