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水电九局威宁县迤那水塘建设50兆瓦农业光伏电站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1-03-22 17:20

乡村振兴路上的“追光者”

——中国电建水电九局威宁县迤那水塘50兆瓦农业光伏电站建设侧记

彭卫仕 旷文

  人从一出生,看到的便是“光”。从那时开始,“光”便伴随人的一生。

  在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电九局”),有这样一群“追光者”,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向着“光”奔跑、跳跃,为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迤那镇青山村带去一份特殊的礼物——威宁县迤那水塘50兆瓦农业光伏电站。如今,该电站已安全稳定运行一年多,这群“追光者”依旧朝着心中的那束“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下定决心“背水一战”

  2019年8月底,水电九局中标威宁县迤那水塘50兆瓦农业光伏电站项目。项目开工在即,项目部邀请5家施工队伍勘察现场。在了解到有效工期紧、资源投入大、施工条件差等难点后,5家施工队伍纷纷表示无法参与项目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水电九局决定采用内部承包的形式组织项目施工。多位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立下军令状,如果不能按期完成任务,自愿放弃一切绩效奖励。整个项目部下定了背水一战的坚定决心。

  按计划开工后,由于班组人员刚进入新能源光伏项目,对相关施工工艺不熟悉,缺乏施工经验,加之土地不集中,呈块状交付,给统筹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施工进度缓慢。为了高效推进项目,项目部多次与班组长沟通,提振士气,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前往其他光伏项目考察学习,优化施工工艺,加强质量管控,逐一化解难题。

  为提高施工效率,项目采取“放一个点就钻一个孔”的方法作业。在项目高峰期,钻机班组投入11台钻机,平均每天钻1000个孔,浇筑1000根桩。威宁县海拔2200米,紫外线强,项目人员个个都被晒得黝黑,因此常被家人打趣:“每次见面都是眼前一‘黑’。”

  带动当地人员就业

  威宁县迤那镇青山村存有大面积荒山,乱石林立,荒草从生,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农业光伏电站项目开工后,用工需求不断增加,在建设高峰期,参建人员达320人。据了解,项目建成后,每年仍需大量维护人员对项目进行定期维护。

  项目部选择就近招聘用工人员,带动当地就业。因此,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发展,曾经安静的村庄又变得热闹起来。“不用外出打工就能安心赚钱,肯定还是回来好。”一位返乡参与项目建设的村民说。

  项目部对农民工实行严格管理,做到每名进场农民工都进行实名登记,人人进场经安全教育考核,合格者方可签订劳务合同,且农民工工资全部造册,由项目部代发工资,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努力实现提质增效

  “我们都说这个项目很难,但只要项目没有完工,就应通过合理安排,实现盈利。”项目部多次召开思想教育会,统一全体参建人员的思想认识。

  思想统一后,项目部采取多项举措实现提质增效,最终实现盈利目标:合理调配人员及就近招工,降低用工成本;对周边供应点进行摸排,货比三家,择优选购材料,降低采购成本;利用当地周边闲置设备,节约设备进出场费,采用分时、分段进行租赁,降低租赁成本;采用新材料、新工艺,降低相关投入成本。

  以混凝土浇筑采用钢模板为例,原来计划需要投入约15万元,项目部使用塑料波纹管简单制作替代钢模,既方便安装拆卸,又可保证施工质量,费用更低至4.5万元。同时,项目部严格计算材料消耗,根据施工进度进料,分块堆放,控制二次转运量及损耗量,从而降低材料消耗成本。

  乡村振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路上,水电九局将继续积极履行央企责任,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一个个乡村振兴路上的“追光者”,正努力为乡村建设创造更光明的未来。

责任编辑:高慧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