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党建强企

玉溪供电局:党建领航 助力村民奔小康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0-09-23 10:14

党建领航 助力村民奔小康

——南方电网云南玉溪供电局交出满分脱贫攻坚成绩单

中国电力新闻网通讯员  吕华 贺璇 黄进雄 范楠 杨海洁 储耀颖 李芸

  “点亮你,点亮我,点亮着村落,点亮着荒坡,点亮着执着……”

  这是云南玉溪供电局在扶贫点元江县因远镇路同村唱响的青年志愿服务主题曲《点亮你、点亮我》。

  曾经,大山深处的路同村,有一条远近闻名的“天路”,弯曲狭窄,盘旋山间。当地人称为“五紧路”,意思是眼睛要盯紧,手要抓紧,脚要踩紧。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跌下山谷,十分危险。

  上山难,下山也难!由于交通不便,加上产业不兴,路同村长期贫困。

  如何带领村民走出贫困?挂钩路同村以后,玉溪供电局接连派出五任驻村“第一书记”,发动脱贫攻坚接力赛,建基础设施,兴产业,带着村民走进小康生活。

曾经 艰难的路同村

  路同村位于玉溪市元江县西南部的大山上,山高谷深,交通不便,是玉溪自然条件较为艰苦、较为贫困的原因。

  “雨季时节上山,要提前打电话问对方,是否上得去,因为那段路经常塌方、断路。”玉溪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党总支书记赵坤说,2011年,他任玉溪供电局党建部主任时,曾几次到村子,同当地村委会联系,了解当地需求。

  当时整个村寨房子破旧。赵坤印象最深的是进村的那一条土路,当地人称“五紧路”,路窄又滑,开车时要全神贯注,眼睛要盯紧,手要抓紧,脚要踩紧,稍不留神就会冲出路面,跌落悬崖。

  “3月份栽烟的时候正是旱季,人都吃不上水了,更别说灌溉,水井里打来的水都是浑浊的。”玉溪供电局驻路同村第二任扶贫书记赖建华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修蓄水池,进行管网改造,保障村民生活用水。”赵坤作为驻路同村第三任扶贫书记,几年后再一次来到路同村。

  “路同村由于缺水,发展什么都艰难。我两次从通海县找来蔬菜老板,带他们上山考察,教村民种小金瓜、小米辣,由于缺水,最后都没有成行。”玉溪宏基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总监宋红林是第四任驻村“第一书记”,帮村民建坝塘出水口,解决生产用水问题。

  “前几任书记打好了基础,我要带他们发展产业!”驻路同村第五任扶贫书记雷霆说道。

同心 驻村书记接力攻坚

  路同村成为玉溪供电局的定点扶贫村时,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780户2300多人,其中哈尼族村民有2241人。

  “整个村民房子陈旧,绝大部分是‘墙搭梁’的土毡房。即土墙上直接搭木头,屋顶铺了一层竹子,盖上松毛与泥土。房子没有柱子,没有楼层,只有一个空间,不防震,不安全。”赵坤第一次到路同村时,感慨那里的贫困与落后,他没有想到,2016年9月,他以第三任扶贫书记的身份再次到路同村,任务是驻村一年。

  与几年前相比,有一个可喜的变化,就是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从国道接到村委会,全长13公里。

  上任时,赵坤住村委会的老房子,门没有锁,出门时,把铁丝拉过来,在窗子上绕一下,就表示关好门。

  “许多房子需要立即改造。”赵坤进行危房排查时,发现村里有许多房子变形,外墙有裂纹。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在村里,靠种包谷、甘蔗、烤烟生活,个人年收入平均只有2000多元。

  村民们过得很辛苦,生活饮水靠一口泥土水井,拿瓢舀上来时,水都是浑浊的。

  赵坤申请了扶贫专项资金,花了40万元,修蓄水池,安装10公里长的水管。保障了村民生活用水。

  村口有一个池塘,由于缺乏管理,加上村民图方便,乱丢垃圾,变成了垃圾塘。赵坤又申请了10万元专项资金,组织村民把垃圾拉走,把塘坝加固、蓄水,用来灌溉烤烟和包谷。

  发展哪种产业能带着村民致富?赵坤思考,一个是烤烟,于是协调玉溪元江供电局投资75.5万元提前完成全村5个村民小组电控烤房配套的电网建设。一个是养鸡或养猪,但地点一时没有找到。

  2017年11月,赵坤离开时,村民的住房加固工程已到尾声。他申请的路同村委会与各村民小组的“农家书屋”项目刚进入前期调研阶段,带领村民们种植的芒果苗刚栽下去。

  “社会在变化,不能等靠要。”赵坤对村民说道。

  “没来之前,听前几任驻村书记说过,这里条件艰苦,但没有直观印象。”玉溪宏基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总监宋红林是路同村第四任驻村“第一书记”,2017年11月24日,他上任时,村寨正在过哈尼族新年。

  由于前面三任驻村书记对路同村的发展均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不但帮村民解决了生活用水、危房改造问题,还带着他们一步步规划发展。因此,宋红林的到来,无论是村委会干部,还是村民,对他都十分热情。

  宋红林上任不久,“农家书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他帮村民修起了公共用房,无论是村委会、村民小组开会,还是村民活动,都有了公共场所。

  赵坤对坝塘进行维修加固,可以蓄水,但如何把水从坝塘引到地里,还得做好引水工程。2018年,宋红林申报了15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发展灌溉管网工程”,在坝塘修建出水口,通过管网分三个方向引入村民的地里,5公里的距离,惠及两个村民小组400户村民,1440多亩烤烟与数百亩包谷地受益,完成从“背水浇苗”到“管网灌溉”的华丽转变。

  以前路同村的烤烟栽下去,靠天吃饭,2020年干旱对路同村的烤烟影响很大,这个管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村民们对此感激不已。

  宋红林发现,村里有建好的4个烤烟房因资金短缺没有接电。了解情况后,他立即协调玉溪元江供电局,花费6万元从主线上接线到烤烟房,并安装配电箱,解决了烤烟房的用电问题,提升了烤烟品质,烟农的收入明显增加。

  “交通靠走,通讯靠吼。”这是路同村以前的状况。从大同浦村民小组到路同村委会,路窄弯多、距离远,还要从山脚绕,一个单程开车要1小时40分钟。宋红林了解情况后,四处奔波,申请资金,前后花了一年的时间,帮村民修了一条3.7公里长的机耕道,把大同浦村民小组与南扎村民小组成功连接。大同浦经过南扎村到路同村委会,只需半小时。不但方便了村民出行、学生上学,还发展了路边的农产品市场。

  除了包谷、甘蔗、烤烟外,路同村能种蔬菜吗?宋红林曾想过带着村民种蔬菜,为此,他两次从通海县请来蔬菜老板,引着他们上山考察,白菜、青菜都要经常浇水,管网延伸不到菜地,没办法种植;教村民种小金瓜、小米辣,由于缺水,最后也没有成行。藤蔓植物耐旱性强一些,在他的引导下,部分村民种植了洋丝瓜、南瓜。

  前一任书记赵坤离开时,曾跟他讲过养鸡、养猪这件事,宋红林放在心上,一边与村委会商谈如何养鸡、猪、牛,一边寻找合适的场地。村委会很看好这个项目,决定把一片闲置土地开辟出来。

  “搞好养殖,对这里的村民来说,是有发展的稳定长效机制。”2019年,宋红林申报了15万元养鸡项目扶贫捐赠款,2020年1月他离开时,项目进入前期可研阶段,他专门交待下一任驻村书记:“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起来。”

  2020年初,雷霆成为路同村第五任书记,在上任的第一个月,他就编制出了一个11页的土鸡养殖策划书,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杨正才召集村委班子讨论后决定大力支持他养殖土鸡,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利用村上集体土地建设鸡舍和鸡场。

  今年8月30日,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养殖,鸡棚里的820只鸡已分批出栏,玉溪腾龙物业公司负责全部收购,向玉溪供电局各单位食堂供应,总收入45864元。

  “这笔收益将由村委会统筹使用,我们将用这笔钱作为新一轮启动资金,由村集体统一购买鸡苗,再将鸡苗发给养殖户,最后统一出售给玉溪腾龙物业公司,逐步形成产业链。”雷霆说道。为了养好鸡,他到元江县咪哩乡下龙塘村学习土鸡养殖,观察养殖场地形,鸡舍建盖的样子,食槽水槽的安装,气候、环境、鸡苗品种、管理方式等。

  “这个养鸡场是我们村的第一个集体养殖场,这笔收入也是我们村的第一笔集体经济收入,这些都离不开雷书记起早贪黑忙碌。”养鸡场管理员说道。

  路同村已有20户村民加入了养鸡合作社,为了让村民们放心养殖,雷霆和村委会又给了村民们一颗“定心丸”,采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统一供鸡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鸡”的紧密型合作方式。雷霆希望村民通过养殖鸡崽,实现创业增收,同时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全村村民走上产业致富之路,最终走上小康生活。

  除了养鸡收入外,路同村满山的芒果树也迎来收获季节。

  “今年是挂果的第一年,由于科学管护,给家里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种植了15亩芒果的村民杨正才说道。

  “路同村的芒果相对其他地方的芒果晚熟一些,由于晚熟的缘故,经济价值更高,价格也随之上涨,现在全村718户,有一半以上的村民都种植了芒果,路同村的村民种芒果初步实现了增收。”雷霆说,要积极引导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芒果产业,让芒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今年以来,路同村成立了果菜种植合作社,全村芒果产业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从零星种植向连片规模化种植发展,全村芒果种植面积达3000亩。

  烤烟是路同村民的另一个收入渠道。

  “张大哥,电烤房温度正常,这两天都是下雨天,可得控制好烤房温度,保证烟叶烤制质量。”雷霆不断嘱咐负责电烤房运作的村民张沙黑。

  “我家今年栽种了16亩烟,现在用上了电烤房,烤制出来的烟叶质量更好,烟叶更金黄了,今年少说也有5万多元的利润。”张沙黑说道。

  2019年底,路同村全村718户2371人年平均收入达到了5603元,已经全部脱贫。有的村民修建了新房,比较富裕的村民还在县城里买了房。

  “前几任书记打好了基础,我要带他们发展产业!”雷霆想的是带着全村村民一起奔小康。

立杆拉线 蔬菜致富一村人

  玉溪供电局不仅对定点扶贫尽心尽力,对行业扶贫也是不遗余力。

  玉溪通海县,传说中是大理国创建者段思平起兵之地,如今是云南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

  通海县大树、六一、万家社区三地相连,依靠电力获得迅猛发展,立杆拉线、安装喷灌滴管,8000亩的蔬菜基地远近闻名,吸引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蔬菜销往国内外。

  “没有15万元的收入,不好意思在这里生活。”大树社区村民李金全种了3亩蔬菜,2018年蔬菜行情好,收入16万元,加上他在社区上班,每月2500元工资,媳妇在冷库上班,每月2500元的收入,全家收入达22万元。

  李金全刚刚建了新房,三层半的别墅,最上面是花园,主体加上装修,共需花费80多万元。

  李金全的收入在村里只算一般。

  “现在大树社区的村民们建新房,基本都是按三层半的别墅标准来建。每家人都有两辆车,一辆轿车,一辆拉菜的电动三轮车。”玉溪通海县秀山街道大树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思旺说,大树社区的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蔬菜。

  “电力公司对我们村有两次重大帮扶。”赵思旺十分感激玉溪通海供电局对村子的帮扶,第一次是旧村改造,走进新农村;第二次是为蔬菜种植基地立杆拉线,有了灌溉设施,蔬菜产量提升,村民走向小康生活。

  2001年,大树社区全村1002户,进行旧村改造,拆表改线。

  “变压器新增,架电杆,拉电线,共投入200万元。”玉溪通海供电局秀山供电所长张平说,大树社区是通海县改造最早的一个村子,以“新农村建设立项”安排施工,工程量大、涉及户数多。

  大树社区村民一开始并不是都种蔬菜,1998年以前以谷子、烤烟为主,大树社区的蔬菜种植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998年到2005年,靠人工挑水种蔬菜,一亩地可以种四发菜,芹菜、蒜苗、白菜轮着种,每亩一年收入两万多元。

  2005年,10千伏秀山镇双回线建成,覆盖大树、六一、万家三个村8000亩蔬菜种植基地。50多根电杆,4公里长的电线,供电局花费七八十万元。线路建成后,村民们把线架到田间地里,在菜地里安上喷灌滴管,每亩一年收入迅速上升到4万元左右。

  现在全村有1200户,一家人年收入20万元十分常见。2019年,大树社区全村的蔬菜收入,加上村民打工收入,总收入达1.8亿元。

  “前几年,我们这里村民经常是背着现金去买车呢。”赵思旺笑着说道。

党建领航 扶贫成绩满分

  “我们正在实施‘党建+扶贫’行动。”玉溪供电局党建部主任赖樱说,在定点扶贫中,玉溪供电局深化“精准扶贫、点亮路同”主题扶贫行动,与镇党委、村支部联建,充分发挥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传授科学技术,提供致富信息,开展精准服务,推动精准脱贫。

  驻路同村的几任“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带领村民们想办法、转思路、发展产业。他们解决生活生产用水难题,积极推广运用电烤房技术,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助推烤烟产业增收,扶持芒果种植等高原特色果木产业,培植土鸡养殖产业,切切实实为村民带去实惠,帮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2016~2020年,玉溪供电局累计投入定点扶贫资金243.95万元,主要用于帮助挂钩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党建扶贫和产业发展项目共36项。

  玉溪供电局定点扶贫取得成效,挂钩帮扶点脱贫摘帽工作进展顺利。玉溪供电局及下属8个县级供电企业挂钩的11个扶贫联系点,贫困户490户、1974人,截至2019年12月,已实现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玉溪供电局脱贫攻坚帮扶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在2019年度玉溪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玉溪供电局获最高等级“好”,同时是全市唯一一家行业扶贫获得满分的单位。玉溪峨山供电局被峨山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扶贫明星企业”。

  在行业扶贫中,玉溪供电局是“尽我所能”,确保电力行业扶贫工作任务精准。做好扶贫搬迁、易地搬迁的电力配套规划建设工作,及时满足人民群众用电需求;满足农村用户新增动力电需求,将农村客户新增动力电及农村机井用电需求纳入日常工作范围;提升贫困地区客户服务水平,推动贫困地区由“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

  玉溪供电局2018年底已实现供电范围内自然村100%通动力电。2016~2019年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总投资14亿元,通过项目建设实施,截至2019年,“两率一户”指标均提前一年超过云南省考核目标,其中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3千伏安,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179%,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508%。

  玉溪供电局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2019年以来,玉溪供电局找准新时代企业发展定位,将”六个走在前列”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实践,着力打造“西部城市电网高可靠性示范区、西部高水平供电服务城乡均等化示范区、配电智能化示范区、西部电网智慧运维示范区”全域性智能电网示范区,为玉溪市推进“新基建”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助力玉溪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张媛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